[发明专利]一种应用活性菌剂的污水处理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72078.0 | 申请日: | 201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809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郑勇生;郑言;言文炫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永续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9/14;C08B3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俞涛 |
地址: | 31121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 活性 污水处理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活性菌剂的污水处理工艺,属于污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包括以下工艺步骤:S1:污水经过格栅进行初步过滤;S2:经过所述步骤S1初步过滤后的污水进入调节池内进行调节;S3:经过所述步骤S2中的调节池调节后的污水通入颗粒化污泥池内进行处理,所述颗粒化污泥池内添加有颗粒化污泥,且所述颗粒化污泥包括以下重量份数比的原料:载体100‑120份,菌剂20‑30份;S4:经过步骤S3中的颗粒化污泥池处理的污泥排入二沉池内进行沉淀,所述二沉池内检测合格的污水直接排放,所述二沉池内检测不合格的污水回流到所述颗粒化污泥池内进行二次处理,所述二沉池内的下层污泥直接排出。本发明具有能够缩短污水处理流程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活性菌剂的污水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水污染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1985年以来我国废水年排放量一直维持在350亿—400亿立方米左右。排放的这些废水中,仅10%的生活废水和70%的工业废水得到处理,且其中约有一半工业废水处理设施的出水达不到国家排放标准,其余未经处理的废水则直接排入江河湖泊中,致使我国的水环境遭受了严重污染和破坏。城镇生活废水的排放量也随着城镇建设与发展而呈递增的趋势,近几年虽采取了大量的控制措施,但水体进一步变劣的趋势仍在继续。
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9896693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文件,其公开了一种深度脱除氮和COD的污水处理工艺,先采用反硝化深床生物滤池处理对含氮和COD的污水先进行脱氮处理,此处理单元使用反硝化菌;出水进入臭氧催化氧化单元,在臭氧催化氧化催化剂作用下,进行脱除COD;臭氧催化氧化催化剂是将重质油梯级分离萃余残渣于700~950℃、惰性气氛下热裂解0.5~2h,依次用二氯甲烷、乙醇和碱液分别浸泡处理,进行干燥、焙烧得到。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污水中的成分较为复杂,为了去除污水中的COD、氮和磷等主要的污染物,需要经过多个处理单元,整个污水处理过程时间长且污水处理建筑和设备占地面积大,从而导致污水的处理效率低,因此需要一种能够缩短污水处理流程的污水处理工艺。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活性菌剂的污水处理工艺,其具有能够缩短污水处理流程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应用活性菌剂的污水处理工艺,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S1:污水经过格栅进行初步过滤;
S2:经过所述步骤S1初步过滤后的污水进入调节池内进行调节;
S3:经过所述步骤S2中的调节池调节后的污水通入颗粒化污泥池内进行处理,所述颗粒化污泥池内添加有颗粒化污泥,且所述颗粒化污泥包括以下重量份数比的原料:载体100-120份,菌剂20-30份;
S4:经过步骤S3中的颗粒化污泥池处理的污泥排入二沉池内进行沉淀,所述二沉池内检测合格的污水直接排放,所述二沉池内检测不合格的污水回流到所述颗粒化污泥池内进行二次处理,所述二沉池内的下层污泥直接排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格栅能够将污水中的大粒径杂质进行截留,而调节池能够将污水进行暂存,控制进入后续工序污水的流量波动。
颗粒化污泥通过载体吸附菌剂制得,则由于载体内部的氧含量低于外部环境的氧含量,因此,菌剂吸附在载体上并繁殖后,在自然选择下,载体内部为厌氧区,厌氧区外侧为兼氧区,兼氧区外侧则是好氧区。则将颗粒化污泥放入污水内后,污水首先经过好氧区,好氧区内的好氧菌对污水进行处理,与此同时,好氧菌将污水中的氧气进行消耗;随后污水经过兼氧区,兼氧区内的兼氧菌对污水进行处理,并进一步消耗污水中的氧气;经过好氧区和兼氧区的消耗,污水中溶氧量较低,并流经厌氧区进行处理,则厌氧菌对污水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永续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永续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720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磷菌剂及应用该菌剂的污泥处理技术
- 下一篇:自调节式甲状腺外科检查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