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桥面板湿接缝接头及其施工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72194.2 | 申请日: | 201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243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有志;邱凯;曾继祚;曹善庆;徐皓;苏栋;赵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山东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12 | 分类号: | E01D19/12;E01D21/00;E01D101/26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郑平 |
地址: | 250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桥面 接缝 接头 及其 施工 方法 应用 | ||
1.一种桥面板湿接缝接头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采用一种桥面板湿接缝接头,包括:预制桥面板、弯起钢筋、长直钢筋和短直钢筋;
所述预制桥面板的侧壁固定有弯起钢筋、长直钢筋、短直钢筋,其中,所述长直钢筋、短直钢筋各自的一端均固定在预制桥面板中,且长直钢筋、短直钢筋沿着湿接缝的长度方向交错分布,所述弯起钢筋包括下层直钢筋段、弯起圆弧形钢筋段、上层直钢筋段,所述下层直钢筋段的一端固定在预制桥面板中,所述弯起圆弧形钢筋段的两端分别与下层直钢筋段、上层直钢筋段连接,且下层直钢筋段长度大于上层直钢筋段,所述上层直钢筋段与长直钢筋固定在一起,使弯起钢筋和长直钢筋形成整体,所述短直钢筋用于连接锚固在另一侧预制桥面板中的弯起钢筋上的上层直钢筋段;
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1)将两组上述的桥面板湿接缝接头对接好,且每一组桥面板湿接缝接头中的上层直钢筋段与另一桥面板湿接缝接头中的短直钢筋对应,调整好位置后,然后将所述上层直钢筋段和相对应的短直钢筋以及长直钢筋焊接,使上层直钢筋段、短直钢筋和长直钢筋共同形成湿接缝横向钢筋,成为整体共同受力;
(2)将纵向钢筋沿着湿接缝长度方向分布,所述纵向钢筋包括两层,其中一层纵向钢筋放置在位于上层的湿接缝横向钢筋上,并与湿接缝横向钢筋绑扎在一起;另一层纵向钢筋放置在湿接缝横向钢筋下方的下层直钢筋段上,并与湿接缝横向钢筋绑扎在一起;
(3)在预制桥面板下方搭设现浇混凝土底模板,然后在两个桥面板湿接缝接头之间的间隙中浇注混凝土,将预制桥面板、弯起钢筋、长直钢筋和短直钢筋和纵向钢筋包裹在其中,待混凝土养护完成后,拆除底模,湿接缝施工完成,实现两个桥面板之间的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面板湿接缝接头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桥面板湿接缝接头还包括两层纵向钢筋,其沿着湿接缝长度方向分布,其中一层纵向钢筋至少和上层直钢筋段连接;另一层纵向钢筋和下层直钢筋段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桥面板湿接缝接头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两层纵向钢筋分别与上层直钢筋段、下层直钢筋段绑扎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面板湿接缝接头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弯起圆弧形钢筋段的弯起线型为两个中心对称且半径相等的半圆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桥面板湿接缝接头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半径R=H/2,H为长直钢筋和下层直钢筋段之间的竖向直线距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面板湿接缝接头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弯起钢筋下层较长直钢筋段的长度L1=(S-2R)×2/3,上层直钢筋段的长度L2=(S-2R)×1/3,所述S为两个桥面板湿接缝之间的直线距离。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面板湿接缝接头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长直钢筋的长度L3=L1+2R+0.4L2,所述短直钢筋的长度L4=0.4L2。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面板湿接缝接头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桥面板湿接缝接头还包括混凝土填充层,其填充在两个桥面板湿接缝接头之间的间隙中,并将预制桥面板、弯起钢筋、长直钢筋和短直钢筋和纵向钢筋包裹在其中。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面板湿接缝接头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为强度为C40-C60或超高性能混凝土。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面板湿接缝接头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长直钢筋、短直钢筋、下层直钢筋段均通过锚固的方式固定在预制桥面板中。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桥面板湿接缝接头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预制预制桥面板时将长直钢筋、短直钢筋、下层直钢筋段固定在相应位置,然后浇注混凝土,即可。
12.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施工方法在道路工程、桥面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山东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大学;山东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7219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