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维显示云渲染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74938.4 | 申请日: | 201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132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康江辉;贾甲;濮怡莹;谈宝林;陆敏;马骁骐;卿恩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英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13/31 | 分类号: | H04N13/31;H04N21/234;H04N21/2343;H04N21/239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 代理人: | 苏登;曾敬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维 显示 渲染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三维显示云渲染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三维显示云渲染方法和系统,方法包括:三维显示终端向云渲染服务器登记播放请求,以播放三维内容;根据播放请求,获取三维显示终端参数数据;三维显示终端参数信息包括三维显示终端的厂商和序列号信息;通过云渲染服务器对三维显示终端参数数据进行校验处理,三维显示终端联系云渲染服务器,并要求其提供三维显示终端参数数据;根据校验后的三维显示终端参数数据,获取渲染生成的图像信息;将渲染生成的图像信息通过通信连接推送至三维显示终端播放。实现了三维显示终端和云渲染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换,使云渲染服务器按预设参数对三维内容进行云渲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三维显示云渲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维显示云渲染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三维显示是当今一个引人注目的前沿科技领域,具有全视差,多角度,可多人同时观看的三维显示系统可应用在军事、广告、医学等显示领域,使观看者获得观看真实景物的感觉。现在获得全视差的显示方式主要有三种:体显示,全息显示,高密度的集成成像显示。
体显示使用装置激发某空间内的物质进行发光或使用机械旋转等方法,利用人眼视觉暂留效应使人获得三维感觉,它属于真三维显示,立体感觉逼真,但是装置系统庞大复杂。全息显示也属于真三维显示,它利用全息材料记录三维物体的真实发光波前,但是拍摄条件严苛,限于静态三维图像;而数字全息法虽然可以显示动态三维影像,但是需要非常高分辨率的空间调制器,现今的设备暂无法满足高品质的全息动态三维显示。
以集成显示技术为代表的一类技术采用微透镜阵列或小孔阵列对物空间场景进行记录并再现出物空间场景。由于集成成像技术再现的3D图像包含全真色彩以及连续的视差信息,观看者可获得观看真实景物的感觉,同时具有自由视角等优点。在垂直时差不重要的情况下,系统也可以采用柱状透镜系统,以换取水平方向像素数的增加。
现有技术中,现有的三维集成显示装置一般都需要在显示屏前放置透镜阵列用以调制不同的视差图投射到空间的不同方向。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不同,系统会采用不同的透镜。比如,基于集成成像显示技术的系统可能会采用微透镜阵列(Micro-lens array),提供全视差;在特定情况下可以采用柱状透镜,只提供水平视差。微透镜阵列可以采用正方形或者六边形等不同的排列方式,同时透镜本身的焦距、间距也会根据不同的显示方式采用不同的数值;柱状透镜除了焦距、间距之外,还会有一定的预倾角;所有的透镜系统都需要和后方的显示器进行对准,但是由于组装工艺的显示,误差不可避免。因此,三维显示系统和传统二维显示系统一个最大的不同是,三维显示系统的图像渲染不仅要考虑传统的二维显示系统的分辨率、色彩、像素分布、显示器尺寸等参数,还要考虑透镜的光线参数,包括但不限于透镜的焦距、透镜间距、透镜的分布、透镜的预倾角以及透镜系统的装配误差等。在实际生产中,透镜系统的相关参数可以通过测量、校准系统获取,并记录到存储器中。
三维显示系统的算法必须要获得以上描述的透镜系统的数据才能对三维场景进行正确的渲染生成正确的二维图像,进而通过透镜系统生成三维显示信息。如果三维显示器的渲染算法是在本地执行,则相关的软件系统可以通过读取本地存储器并解析相关信息的方法获取透镜数据。但是随着5G网络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三维渲染将在云端执行,渲染后的图像信息经过压缩和编码后通过高带宽、低时延网络传输到本地进行显示。这样的显示系统架构要求云端服务器能在运行渲染时获取每个显示终端的透镜数据,从而为该终端提供正确的图像。
因此,如何实现三维显示终端和云渲染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换以使云渲染服务器按预设参数对三维内容进行云渲染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实现三维显示终端和云渲染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换以使云渲染服务器按预设参数对三维内容进行云渲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英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英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749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