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列车运行仿真三维视景展示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75033.9 | 申请日: | 201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655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闫一凡;齐洪峰;王轶欧;任坤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 |
代理公司: | 11002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郑朝然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列车运行 三维视景 三维模型 展示 视窗 视景 预设 仿真结果数据 三维可视化 驱动 仿真效果 轨道线路 结果数据 列车模型 运行仿真 科研成果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列车运行仿真三维视景展示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列车运行仿真结果数据;利用所述列车运行仿真结果数据驱动视景三维模型,并通过预设视窗进行三维视景展示;其中,所述视景三维模型包括列车模型和轨道线路模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列车运行仿真三维视景展示方法及装置,通过利用运行仿真结果数据驱动视景三维模型,并通过预设视窗进行三维视景展示,实现了通过预设视窗进行列车运行三维可视化展示,可以再现真实的环境,达到非常逼真的仿真效果,可充分展示科研成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仿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列车运行仿真三维视景展示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计算机仿真又称全数字仿真,是根据相似原理,利用计算机来逼真模仿研究系统中的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进行数学描述、建模编程,并且在计算机中运行实现,通常展示画面为数值显示、曲线显示等二维平面显示,造成不直观、不易懂,无法充分展示科研成果。
磁悬浮列车是一种现代高科技轨道交通工具,它通过电磁力实现列车与轨道之间的无接触的悬浮和导向,再利用直线电机产生的电磁力牵引列车运行。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磁悬浮列车的性能变得越来越好。
仿真是促进研发的重要手段,对于如磁悬浮列车等列车的更进一步的发展和进步,如果能有一种可以充分展示列车运行的仿真方法,无疑将充分展示科研成果并促进列车的研发进展。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列车运行仿真三维视景展示方法及装置。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列车运行仿真三维视景展示方法,包括:获取列车运行仿真结果数据;利用所述列车运行仿真结果数据驱动视景三维模型,并通过预设视窗进行三维视景展示;其中,所述视景三维模型包括列车模型和轨道线路模型。
进一步地,所述列车运行仿真结果数据包括列车空间位置点变化数据;所述利用所述列车运行仿真结果数据驱动视景三维模型,并通过预设视窗进行三维视景展示,包括:利用所述列车空间位置点变化数据驱动所述视景三维模型,并通过从第三视角观察列车在轨道上运行状态的第一视窗进行三维视景展示。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调整所述第三视角的观察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列车运行仿真结果数据包括列车空间位置数据;所述利用所述列车运行仿真结果数据驱动视景三维模型,并通过预设视窗进行三维视景展示,包括:利用所述列车空间位置数据驱动所述视景三维模型,并通过驾驶舱内视角对应的第二视窗进行三维视景展示。
进一步地,所述列车运行仿真结果数据包括悬浮点间隙变化数据,所述悬浮点间隙变化数据用于表示悬浮点与轨道间的位置变化信息;所述列车模型包括所述悬浮点的悬浮点三维模型;所述利用所述列车运行仿真结果数据驱动视景三维模型,并通过预设视窗进行三维视景展示,包括:利用所述悬浮点间隙变化数据驱动所述视景三维模型,并通过从外部视角观察所述悬浮点与轨道间的位置变化的第三视窗进行三维视景展示。
进一步地,所述视景三维模型还包括轨道线路参照物模型。
进一步地,在所述预设视窗包括多个时,所述方法还包括:对各个所述预设视窗进行主次及大小的显示控制。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列车运行仿真三维视景展示装置,包括:仿真结果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列车运行仿真结果数据;三维视景展示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列车运行仿真结果数据驱动视景三维模型,并通过预设视窗进行三维视景展示;其中,所述视景三维模型包括列车模型和轨道线路模型。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方法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750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