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UG NX二次开发的机器人恒力打磨加工参数化编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75443.3 | 申请日: | 201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094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峰;谭修源;赵永胜;王瑞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7 | 分类号: | G06F30/17;G06F3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ug nx 二次开发 机器人 恒力 打磨 加工 参数 编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UG NX二次开发的机器人恒力打磨加工参数化编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曲面回转体零部件三维仿真模型,通过C#程序编写的软件打开UG NX10.0,导入曲面回转体零部件三维仿真模型,并确定加工坐标系,对曲面回转体零部件打磨工艺进行分解并建立接触面积和切削深度之间的关系,使用C#编写参数化界面,示教机器人生成运动轨迹坐标文件.cls,通过参数化界面对刀轨程序内变量进行赋值,绘制轨迹点,仿真加工,通过颜色区分出打磨工件的打磨量多少,从而判断打磨表面是否达到要求,通过后处理生成能够直接用于机器人打磨加工的机器人语言。该方法具有通用性强、编程效率高、加工质量好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编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UG NX二次开发的机器人恒力打磨加工参数化编程方法。
背景技术
飞机发动机、汽轮机叶片、磨具等表面复杂、精度要求高的自由曲面类零件打磨抛光基本都是由人工手持作业工具并依赖于工人的经验来完成的,这很难保证自由曲面零件的形位精度、表面微观物理属性,且制造成本较高,制约了飞机零部件加工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目前的人工作业难以保证质量的一致性及加工效率。
自动打磨也面临着许多问题:1)打磨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工艺过程,对其机理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使得自由曲面的打磨加工成为模具生产、制造中的薄弱环节和制约模具制造业发展的瓶颈;2)待加工表面复杂多样,需要一种灵活的、适应性强的方式来控制打磨的精度。
目前国内自动化打磨加工仿真软件都并不完善,缺少了恒力打磨对接触面积的影响因素,同时也没有参数化编程及三维仿真等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基于UG NX二次开发的机器人恒力打磨加工参数化编程方法,使用UG NX提供的二次开发库NX OPEN进行二次开发,开发语言采用的是C#,工具采用Journal。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UG NX二次开发的机器人恒力打磨加工参数化编程方法,是基于UG NX二次开发,适用于对飞机曲面回转体零部件打磨的参数化编程,其包含如下步骤:
a.建立曲面回转体零部件三维仿真模型;
b.通过C#程序编写的软件打开UG NX10.0;
c.导入曲面回转体零部件三维仿真模型,并确定加工坐标系;
d.对曲面回转体零部件打磨工艺进行分解并建立接触面积和切削深度之间的关系;
e.使用C#编写参数化界面;
f.示教机器人生成运动轨迹坐标文件.cls;
g.通过参数化界面对刀轨程序内变量进行赋值;
h.绘制轨迹点;
i.仿真加工,通过颜色区分出打磨工件的打磨量多少,从而判断打磨表面是否达到要求;如果轨迹合理,则继续下一步骤,如果不合理,则返回f;
j.通过后处理生成能够直接用于机器人打磨加工的机器人语言。
所述步骤a中所建立的三维模型是以成品尺寸为基准,并且在成品外轮廓尺寸的基础上增加预定的打磨余量。
所述步骤d中建立的接触面积和切削深度之间的关系,是由恒力打磨对于接触面积大小的不同工件所受的压强会变大来决定的。
所述步骤e中用C#编写参数化界面,是通过界面后台的代码去生成UG NX能够执行的DLL文件来实现对UG NX的操作的。
所述步骤h中绘制轨迹点,是通过UG NX加工模块调用步骤f所生成的轨迹坐标点,按所给予的参数要求,在UG NX中生成刀轨文件及三维仿真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754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