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低温多晶体无机晶化釉及其制备工艺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75877.3 | 申请日: | 201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182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曹云;李书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云;李书林 |
主分类号: | C03C8/20 | 分类号: | C03C8/20 |
代理公司: | 长沙智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07 | 代理人: | 黄静 |
地址: | 417500 湖南省娄底市冷***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低温 多晶体 无机 晶化釉 及其 制备 工艺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低温多晶体无机晶化釉的制备,由TCLA‑I号原料、TCLA‑II号原料以及TCLA‑III号原料制备而成;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超低温多晶体无机晶化釉的制备工艺,包括配制TCLA‑I号原料、配制TCLA‑II号原料、配制TCLA‑III号原料、制备超低温多晶体无机晶化釉四个步骤。该方法制备的多晶体无机晶化釉热稳定性好、冷热循环无损伤、硬度高、耐磨耐高温、节能降耗防水垢、卫生环保、经久耐用,替代有机硅耐高温特殊涂料、汽车烤漆;还用于不粘锅与热水器发热管,具有防水垢、高温设备防腐蚀抗氧化、陶瓷地板及墙面砖低温釉化的作用,解决了金属与多晶体无机晶化釉能一体化结构的难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超低温多晶体釉料工艺的硅晶黑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超低温多晶体无机晶化釉及其制备工艺与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世界各地对电热水器除水垢问题还没有最好的解决方法,因水垢中有多种化学成份与金属离子、负离子的存在,并且还含有碳酸钙、硅酸钙,粘泥、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加之长期的沉淀和积累,使固体物质从过饱和的水中沉淀析出并粘附在金属受热面上,使用时间久了后容易产生水垢,影响水质、阻碍热量传递,耗电量增大,直接影响电热水器的安全使用及人们身体健康。
现有的除水垢方法有很多,具体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药物性质除水垢,二是物理性质除水垢;但利用化学药剂除水垢,一是除垢不切底,很多渣渣无法反应掉,二是直接影响水质,影响人身健康;利用物理性质除水垢,可在发热管上直接套上玻璃管进行防水垢,但影响一定的发热功能,发热受阻,玻璃在高温下容易破碎砸裂,达不到预期使用年限,针对电热水器防水垢的各种避端与缺陷,我们研究出一种超低温多晶体无机晶化釉(简称为多晶釉)。
目前汽车烤漆表面存在易老化损坏问题,因日晒雨淋,影响车辆美观,且有机漆易燃,漆层表面硬度低,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国际国内先进技术与资料工艺水准做为参考,历经三年多的试制技术攻关,自行设制产品工艺流程,配方经上百次反复调整试制而成,目前成功解决了金属材料与无机釉能一体化结构及电热器节能防水垢的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低温多晶体无机晶化釉及其制备工艺与应用,该多晶体无机晶化釉热稳定性好、冷热循环无损伤、硬度高、耐磨耐高温、节能降耗防水垢、卫生环保、经久耐用,替代有机硅耐高温特殊涂料、汽车烤漆;还用于不粘锅与热水器发热管,具有防水垢、高温设备防腐蚀抗氧化、陶瓷地板及墙面砖低温釉化的作用,解决了金属与多晶体无机晶化釉能一体化结构的难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超低温多晶体无机晶化釉,由TCLA-I号原料、TCLA-II号原料以及TCLA-III号原料制备而成,其中TCLA-I号原料组成按质量百分比计:三氧化二硼40-50%、氧化锌15-20%、二氧化硅20-25%、氧化镁5-8%、氧化钴3-5%、电子级四方晶体锆4-6%;其中TCLA-II号原料组成按质量百分比计:三氧化二铝2-4%、二氧化钛3-6%、碳酸锂5-10%、氢氧化钠5-10%、三氧化二硼40-50%、三聚磷酸钠6-9%、氧化亚铜5-10%、氧化钇1-2%、氟铝酸钠5-8%、高纯二氧化硅8-12%;其中TCLA-III号原料组成按质量百分比计:碳酸锂0.5-1.0%、碳酸钠4-6%、三氧化二硼30-35%、三氧化二锑40-45%、二氧化锡3-5%、硅酸锌5-8%、结晶四氯化锡3-5%、氟铝酸钠2-4%;所述TCLA-I号原料、TCLA-II号原料以及TCLA-III号原料在制备过程中的含量按质量百分比计分别为40-50%、30-40%、20-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云;李书林,未经曹云;李书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758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力传递系统
- 下一篇:新型省煤器烟道结构及安装布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