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强致病性和非强致病性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的快速鉴定PCR反应体系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78338.5 | 申请日: | 201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472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张正;于永翔;陈京;王印庚;廖梅杰;荣小军;于雯雯;李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689 | 分类号: | C12Q1/689;C12Q1/686;C12N15/11;C12Q1/04;C12R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许媛媛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致病性 美人鱼 发光 杆菌 快速 鉴定 pcr 反应 体系 | ||
本发明属于海水养殖病害防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强致病性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的快速鉴定方法。通过设计的特异性引物进行荧光定量PCR反应,根据荧光出现的结果定性检测强致病性和非强致病性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本发明可以实现对强致病性和非致病性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的快速区分,从而为养殖生产中有效防控强致病性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的感染提供保障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水养殖病害防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强致病性和非强致病性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的快速鉴定PCR反应体系。
背景技术
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Photobacterium damselae subsp.damselae)是弧菌科发光杆菌属细菌美人鱼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damselae)的一个亚种,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最早由美国科学家Love等人首次报道于1981年的Science杂志,分离自患皮肤溃疡病的雀鲷科鱼类Chromis punctipinnis皮肤病灶处。随后,世界各地陆续有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感染鱼类、甲壳类、软体动物、海龟等不同海洋动物发病的案例,该菌甚至可以感染鲸豚类等海洋哺乳动物而发病。1982年,美国科学家Morris等人在TheLancet杂志社首次对美人鱼发光杆菌感染人类发病的症状进行了描述,证实该菌可以导致伤口感染、流脓和难以愈合等症状。1993年,美国科学家Perez-Tirse等人再次报道美人鱼发光杆菌可以感染人类导致严重的败血症。2004年,日本科学家报道了两例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感染人类导致严重的筋膜炎而致死的病例,再次证实了该菌对人类具有极强的致病力。
美人鱼发光杆菌同样也是我国海水养殖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可以感染卵形鲳鲹、石斑鱼、大菱鲆、半滑舌鳎、许氏平鲉等南北方的多种海水养殖鱼类,对海水养殖的渔业生产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近五年来,本研究团队针对该菌进行了持续性的流行病学调查,在我国山东、河北、江苏、海南等地收集了25株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菌株。病原学的研究结果表明,这9株菌株不仅生理生化指标、抗生素药物敏感性、溶血特性等常规表型指标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对许氏平鲉的致病力也存在着极为明显的差异。同为108cfu/mL的活菌液注射感染,致病力强的菌株可以导致实验鱼在极短的时间内全部死亡,而非致病性菌株注射的受试鱼却无死亡现象发生。
前期的研究结果证实,存在明显致病力差异的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菌种在我国自然海域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建立强致病性和非致病的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菌株的快速鉴别方法,不仅可以指导养殖生产精准防控该菌的传播流行,保障渔业生产安全,更可以有效防范海水养殖生产和水产品质量安全领域一些不可预测的公共卫生风险事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存在明显致病力差异的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菌种在我国自然海域是普遍存在的,而且目前尚没有可以对其进行有效区别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供了一种快速鉴定强致病性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的两对特异性引物及其应用方法,可以实现对强致病性和非致病性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的快速区分,从而为养殖生产中有效防控强致病性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的感染提供保障技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强致病性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的快速鉴定方法,通过设计的特异性引物进行荧光定量PCR反应,根据荧光出现的结果定性检测强致病性和非强致病性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783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