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摄像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79763.6 | 申请日: | 201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53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邹继光;周斌;叶展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B17/55 | 分类号: | G03B17/55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陈舒维;宋志强 |
地址: | 31005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摄像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摄像机。基于本发明,摄像机的发热元件可以相对于机壳运动,并且,温控机构可以在发热元件与机壳之间形成基于液态介质流通的柔性热交换回路,其中,该柔性热交换回路可以基于液态介质流通来实现从发热元件到机壳的热交换,因而相比于以空气为载体的热交换具有更高的交换效率,而且,由于该柔性热交换回路具有响应于发热元件与机壳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而弯曲的可变形余量,因而该柔性热交换回路不会干涉发热元件与机壳之间的相对运动。而且,由于形成柔性热交换回路的温控机构可以整体布置在机壳的内部,因而也不需要在机壳的外部布署液态介质的供液外接管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像机的温控技术,特别涉及具有可移动发热元件的一种摄像机。
背景技术
摄像机的机壳内往往设置有例如成像模组等发热元件,这些发热元件在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这些热量可以从通过机壳与外部的热交换而散出。然而,若发热元件所产生的热量不能高效地被交换至机壳,则,无论机壳的对外热交换效率如何提升,都不能改善发热元件的温控效果。
随着各种智能化应用的需求增加,摄像机的形态越来越多样化,某些摄像机中的发热元件可以相对于机壳运动。对于此类摄像机,发热元件所产生的热量只能选择以空气为载体的乱序流动而被交换至机壳,但这样的热交换方式的交换效率较低,导致对发热元件的温控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摄像机,包括:
机壳;
发热元件,所述发热元件通过传动机构可转动地装设在所述机壳的内部,并且,所述发热元件包括所述摄像机的成像模组;
温控机构,所述温控机构位于所述机壳的内部,并且,所述温控机构在所述发热元件与所述机壳之间形成基于液态介质流通的柔性热交换回路;
其中,所述温控机构包括柔性液流管路,所述柔性液流管路具有为所述柔性热交换回路提供可变形余量的冗余长度,所述可变形余量允许所述柔性热交换回路响应于所述发热元件与所述机壳之间由所述发热元件转动导致的相对位置变化而弯曲,以避免所述柔性热交换回路阻碍所述发热元件与所述机壳之间的相对转动。
可选地,所述温控机构包括:第一热交换模组,所述第一热交换模组与所述机壳导热接触;第二热交换模组,所述第二热交换模组与所述发热元件导热接触;其中,所述柔性液流管路以所述第一热交换模组和所述第二热交换模组为串联节点形成所述柔性热交换回路;供液驱动元件,所述供液驱动元件串联在所述柔性热交换回路中。
可选地,所述供液驱动元件与所述摄像机的电源之间串联有热敏开关元件和热敏限流元件。
可选地,所述第一热交换模组包括与所述机壳导热接触的第一导热界面层、以及与所述第一导热界面层导热装配的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热交换模组包括与所述发热元件导热接触的第二导热界面层、以及与所述第二导热界面层导热装配的第二换热器;所述柔性液流管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排管接口对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一导热界面层以互补的齿状或波纹状的导热面实现导热接触;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二导热界面层以互补的齿状或波纹状的导热面实现导热接触。
可选地,尔帖元件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一导热界面层之间,其中,所述珀尔帖元件的第一温控面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导热接触,并且,所述珀尔帖元件的第二温控面与所述第一导热界面层导热接触;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二导热界面层以互补的齿状或波纹状导热接触。
可选地,所述珀尔帖元件包括半导体致冷器TEC。
可选地,所述柔性液流管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或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排管接口通过刚性卡箍紧固,并且,所述柔性液流管路还通过与所述刚性卡箍具有预设距离的柔性卡箍限位约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797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