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区间监控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81120.5 | 申请日: | 201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169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史增树;姚新文;邰献峰;陈艳;张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西南交大盛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23/00 | 分类号: | B61L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进京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6 | 代理人: | 黄易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区间 监控 方法 装置 系统 计算机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区间监控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采集第一接口继电器组中各第一接口继电器的接点状态,根据预设的传输协议和各第一接口继电器的接点状态,生成第一控制请求消息,第一联锁设备通过发送控制指令切换各第一接口继电器的接点状态;通过源站与目的站间的通信线路,将第一控制请求消息发送至目的站的第二区间监控设备,以指示第二区间监控设备根据第一控制请求消息,控制连接第二区间监控设备与轨道电路间的第三接口继电器组动作;接收第二区间监控设备发送的控制响应指令,并根据控制响应指令,控制连接第一区间监控设备与轨道电路间的第二接口继电器组动作。采用本方法简化继电式电路,节省成本。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铁路信号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区间监控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铁路列车的行驶日趋繁忙,为了保证铁路运行安全,区间信号控制技术应运而生。
传统的区间信号控制技术中,每个车站均设置有联锁设备、接口继电器组和控制继电器组。其中,联锁设备通过接口继电器组与控制继电器组连接。相邻两站间的控制继电器组通过站间电缆进行连接。当源站与目的站进行站间的信息传输及信号控制时,源站的联锁设备发送控制命令,控制接口继电器组中该控制命令对应的接口继电器进行相应动作(也即吸起动作或落下动作),从而控制控制继电器组中各控制继电器进行相应动作,进而改变电缆中的电压和电流,生成控制消息,触发目的站控制继电器组中各控制继电器进行相应动作。
然而,每个车站的单向控制继电器组中就需包含15个继电器,所需电路规模过大且配线施工复杂,继电器过多,故障排查困难。辅助控制继电器组进行站间控制消息传输的电缆传输信息量少、成本高、故障率高,增加了后期运营维护的工作量。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区间监控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区间监控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设置于源站的第一区间监控设备,所述第一区间监控设备通过第一接口继电器组与第一联锁设备连接;
采集所述第一接口继电器组中各第一接口继电器的接点状态,根据预设的传输协议和所述各第一接口继电器的接点状态,生成第一控制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联锁设备通过发送控制指令切换所述各第一接口继电器的接点状态;
通过所述源站与目的站之间的通信线路,将所述第一控制请求消息发送至设置于所述目的站的第二区间监控设备,以指示所述第二区间监控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控制请求消息,控制连接所述第二区间监控设备与轨道电路间的第三接口继电器组动作;
接收所述第二区间监控设备发送的控制响应指令,并根据所述控制响应指令,控制连接所述第一区间监控设备与轨道电路间的第二接口继电器组动作。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根据预设的传输协议和所述各第一接口继电器的接点状态,生成第一控制请求消息,包括:
根据RSSP-I安全传输协议将所述各第一接口继电器的接点状态封装成数据包,得到第一控制请求消息。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区间监控设备通过所述第二接口继电器组与轨道电路连接,所述根据预设的传输协议和所述各第一接口继电器的接点状态,生成第一控制请求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采集所述第二接口继电器组中各第二接口继电器的接点状态;
如果所述各第二接口继电器的接点状态满足预设条件且未接收到所述第二区间监控设备发送的第二控制请求消息,则执行所述根据预设的传输协议和所述各第一接口继电器的接点状态,生成第一控制请求消息的步骤。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控制请求消息为改变发码方向请求消息或站间闭塞控制请求消息,所述第二控制请求消息为发车请求消息或闭塞办理请求消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西南交大盛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西南交大盛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811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