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精确控温制冷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81716.5 | 申请日: | 201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36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刘余根;汪节平;李玉路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13/00 | 分类号: | F25B13/00;F25B41/06;F25B47/02;F24F11/42;F24F11/64;F24F11/84;F24F110/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兴智翔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68 | 代理人: | 郭卫芹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确 制冷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精确控温制冷系统,包括内部调节系统和外部感应模块。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精确控温制冷系统,首先,以外界温度为变频温度,当外界温度达到设定的范围后整个空调才会进入低频状态,不会出现空调提前进入低频状态的情况,实现空调的精确控温,其次,制冷时能够有效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同时提高制冷效率,缩短了调节外界温度变化所用的时间,减少降温所用的时间,使得温度更加稳定,制冷时达到精确控温的效果,最后,制热时能够将外部换热器上的霜融化,除霜过程空调系统无须通过四通阀换向,大大提高了空调热泵制热效率,而且空调系统在除霜时同步在制热,提高了空调制热使用的舒适性,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精确控温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地球温室效应日益加剧导致环境温度升高,T3工况(环温52℃)高温制冷的应用地域逐步扩大,人们对空调控温系统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导致现有的空调控温系统存在移动的弊端;
首先,常规制冷系统在T3工况环境下工作会导致压缩机排气温度过高,甚至出现冷冻油碳化现象,同时制冷效率急剧下降,压缩机寿命大幅度缩短,其次,常规的热泵空调系统载低温、高湿环境下制热时,外部换热器易结霜,除霜通常采用四通阀换向,系统由制热循环变成制冷循环,同时内风机停止工作,系统在制热和除霜模式下频繁停机换向,除霜过程中占用了大量制热时间,大大降低空调系统制热效率,使得制热时间较长,使得整个空调系统无法精确的维持周边环境的温度,最后,现有的空调的控温系统的温度检测装置通常检测空调内部温度,空调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温度不一样,往往外界温度没有达到设定的标准时空调就变频进入维持温度状态,无法精准控制温度,不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精确控温制冷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精确控温制冷系统,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精确控温制冷系统,包括内部调节系统和外部感应模块,所述内部调节系统包括压缩机、外部换热器、内部换热器、四通阀、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气液分离器、节流阀、第一毛细管、第二毛细管、内部温度感应模块和空调主控板,所述压缩机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四通阀和第一电磁阀的进口连接,所述四通阀的其他三个接口分别通过管道与气液分离器的进口、外部换热器的一端和内部换热器的一端连接,所述内部换热器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节流阀的一端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压缩机的进口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进口还通过管道与第二毛细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一毛细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毛细管的另一端与第二电磁阀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毛细管的另一端、第二电磁阀的另一端和节流阀的另一端均通过管道与外部换热器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内部调节系统:用于改变空调的温度;
所述外部感应模块:用于检测外界环境的温度是否标准。
所述外部感应模块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均设置在空调外壳的侧面,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还可以设置在空调所处封闭环境的其他位置。
所述内部温度感应模块采用两组第二温度传感器,两组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感温探头分别设置在接外部换热器的盘管上和压缩机的排气口处。
所述空调主控板通过导线分别与压缩机、外部换热器、内部换热器、四通阀、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气液分离器、节流阀和内部温度感应模块连接;
所述空调主控板:用于控制整个精确控温制冷系统的运行。
所述内部调节系统的空调主控板上、外部感应模块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内部均设置有无线模块,所述空调主控板通过无线模块与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合肥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817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4XXX系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通用空调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