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式木材改性热处理工艺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82130.0 | 申请日: | 201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773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周明武;王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威达尔木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7M1/06 | 分类号: | B27M1/06;B27M1/08;B27K5/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智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07 | 代理人: | 黄静 |
地址: | 湖南省长沙市经***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木材 改性 热处理 工艺 系统 | ||
1.一种连续式木材改性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将初始木材胚料相互间隔叠放于台车上,顶部施加压力使胚料各处受力均衡保持平整,依次经过以下处理步骤:
S1、预热处理:将载有初始木材胚料的台车移至预热窑炉中,预热处理温度为30-50℃;
S2、升温处理:将S1处理后的初始木材胚料移至升温窑炉中,工作时水蒸气流量为2-5m3/h,升温处理温度为60-100℃,湿度范围为50%-100%;
S3、干燥处理:干燥处理包括两步,第一步,将S2处理后的初始木材胚料移至浅度干燥窑炉中,干燥处理温度为100-120℃,第二步,将第一步处理后的初始木材胚料移至深度干燥窑炉中,干燥处理温度120-120℃,干燥处理的含氧量范围为1-10%,水蒸气流量为1-10m3/h,均用微波和热风循环复合加热;
S4、炭化处理:将S3处理后的初始木材胚料移至炭化窑炉中,炭化处理温度为120-180℃,含氧量范围为1%-5%,并用微波和热风循环复合加热;
S5、缓冷处理:将S4处理后的初始木材胚料移至缓冷窑炉,缓冷处理温度为120-130℃,含氧量范围为1%-10%;
S6、快冷处理:将S5处理后的初始木材胚料移至快冷窑炉,快冷处理温度为90-100℃;
S7、回湿处理:将S6处理后的初始木材胚料移至回湿窑炉,湿度范围为50%-100%,当初始木材胚料的温度为40-60℃,含水率为6%-10%后出窑;
每个处理步骤中包括多个窑炉,S2-S4步骤中窑炉之间等梯度升温设置,S5-S7步骤中窑炉之间等梯度降温设置;每个窑炉处理初始木材胚料时间大于0且小于2h,窑炉中均通有循环风;回湿窑炉内有用于提供木材回湿的水蒸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式木材改性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同一处理步骤中,各窑炉之间的温差范围为小于等于20℃;所述初始木材胚料在进入窑炉前,预先晾干到含水率为10%-30%;所述S4处理中工作时的水蒸气流量为1-10m³/h。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连续式木材改性热处理工艺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连续式木材热处理的系统包括多个窑炉、台车(19.6)和窑炉底部驱动台车(19.6)运动的传动装置;
所述台车(19.6)上部设有相互间隔叠放的初始木材胚料,和使初始木材胚料均衡受力平整的压紧装置;
多个所述窑炉沿台车(19.6)前进方向依次串接,窑炉端部设有炉门,多个窑炉包括预热窑炉(Ⅰ)、升温窑炉(Ⅱ)、干燥窑炉(Ⅲ)、炭化窑炉(Ⅳ)、缓冷窑炉(Ⅴ)、快冷窑炉(Ⅵ)与回湿窑炉(Ⅶ);
窑炉内设有风机(2)、隔板(6)、分流罩(3)、第一排气口(1-1);
窑炉壁设有连通外部的第二排气口(1-2),隔板(6)将窑炉内部分成上层和下层工作区,分流罩(3)设于上层,风机(2)依次与下层工作区、分流罩(3)连通形成回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连续式木材改性热处理工艺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窑炉下层工作区还设有分流板(4),分流板(4)设于与台车(19.6)前进方向平行的炉壁;对称设置的分流板(4)上设有筛孔,进气侧的筛孔从上而下,分布逐步密集;收气侧的筛孔从上而下,分布逐步稀疏;分流板(4)一端与隔板(6)相连,另一端与窑炉底部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连续式木材改性热处理工艺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升温窑炉、干燥窑炉和炭化窑炉设有微波源,微波源包括微波电源(11)、微波磁控管(10)、微波裂缝天线(9),微波电源(11)与微波磁控管(10)电连接,微波磁控管(10)与下层工作区竖直设置的微波裂缝天线(9)连接,多个微波裂缝天线(9)沿台车移动方向均布设置在两个分流板(4)的内侧,微波裂缝天线(9)设有朝向木材胚料的微波辐射孔(9.1),微波辐射孔(9.1)在竖直方向上交错排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威达尔木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威达尔木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8213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