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泄洪出口河岸抗冲旋挖桩底部高程的确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82404.6 | 申请日: | 201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359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陈军;谢金元;金伟;杜震宇;杨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00 | 分类号: | E02D1/00;E02D5/2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成杰 |
地址: | 61007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泄洪 出口 河岸 抗冲旋挖桩 底部 高程 确定 方法 | ||
1.泄洪出口河岸抗冲旋挖桩底部高程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抗冲旋挖桩底部高程根据抗冲旋挖桩所在河岸的地质剖面结构确定,抗冲旋挖桩的底表面所在位置伸入微新岩体的深度为2.8m~3.2m;
微新岩体的顶面高程根据如下方式的任意一种确定:
第一种方式,抗冲旋挖桩正式施工时,其工艺步骤中包括旋挖机钻孔的工序,在旋挖机钻孔过程中,当钻孔深度达到预设目标值时,取孔底的岩芯样进行地质检测,根据地质检测结果确定微新岩体的顶面高程,钻孔深度的预设目标值为多个,每一个预设目标值均进行地质检测,直至可以确定微新岩体的顶面高程;
第二种方式,抗冲旋挖桩正式施工时,其工艺步骤中包括旋挖机钻孔的工序,在旋挖机钻孔过程中,该旋挖机的最大钻进效率呈下降趋势,当旋挖机的最大钻进效率下降至预设目标值时,取孔底的岩芯样进行地质检测,根据地质检测结果确定微新岩体的顶面高程,最大钻进效率的预设目标值为多个,每一个预设目标值均进行地质检测,直至可以确定微新岩体的顶面高程;
第三种方式,包括如下步骤:
一、抗冲旋挖桩正式施工时,其工艺步骤中包括旋挖机钻孔的工序,前面所钻的一个孔或多个孔为试验孔,每个试验孔均采用如下方式确定微新岩体的顶面高程:在旋挖机钻孔过程中,该旋挖机的最大钻进效率呈下降趋势,当旋挖机的最大钻进效率下降至预设目标值时,取孔底的岩芯样进行地质检测,根据地质检测结果确定微新岩体的顶面高程,最大钻进效率的预设目标值为多个,每一个预设目标值均进行地质检测,直至可以确定微新岩体的顶面高程;
二、根据步骤一中的试验孔得到的数据,确定微新岩体的顶面位置和旋挖机的最大钻进效率对应关系,得到如下的关系式:当旋挖机的最大钻进效率下降至某一设定值时,即表示已钻进到微新岩体的顶面;
三、根据步骤二得到的关系式对后序每一个抗冲旋挖桩对应的钻孔深度进行控制,确定该孔对应的微新岩体的顶面高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泄洪出口河岸抗冲旋挖桩底部高程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种方式的步骤一中,选取多个孔作为试验孔;步骤二中,每一个试验孔均得到如下的关系式:当旋挖机的最大钻进效率下降至某一设定值时,即表示已钻进到微新岩体的顶面;上述的“某一设定值”设定为an,n为试验孔的序号,将数列{an}的平均值设定为步骤三实施时的目标控制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泄洪出口河岸抗冲旋挖桩底部高程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抗冲旋挖桩正式施工之前,微新岩体的顶面高程根据如下方式确定:对布置有抗冲旋挖桩的河岸地质条件进行地质先导孔复勘,先导孔沿着抗冲旋挖桩中心轴线的分布线间隔布置,根据先导孔揭示的地质条件,确定旋挖桩轴线沿线微新岩体的顶面高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泄洪出口河岸抗冲旋挖桩底部高程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先导孔的中心轴线之间的间距取为20m~30m。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泄洪出口河岸抗冲旋挖桩底部高程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抗冲旋挖桩的底表面所在位置伸入微新岩体的深度为3.0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8240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纺织布料加工的废丝清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计量模块固定装置及空调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