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导电轨用高电导率铝型材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82424.3 | 申请日: | 201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141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唐开健;王超;李亨;贡玉楼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鑫铂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21/00 | 分类号: | C22C21/00;C22C1/02;C22F1/04 |
代理公司: | 11516 北京文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怡 |
地址: | 2393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铝型材 电导率 导电轨 高电导率 耐热性能 输电损耗 输电效率 制备材料 联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电轨用高电导率铝型材,所述铝型材中含有0.05‑0.15wt%Pr,0.15‑0.25wt%Nd,0.02‑0.05wt%Zr,0.01‑0.03wt%B。本发明的铝型材中,加入Zr,提高了铝型材的耐热性能,但是Zr的加入会降低材料的电导率,采用联合加入Pr,Nd,和B的方法,大幅度提高了材料的电导率,使其能够作为导电轨的制备材料,降低输电损耗,提高输电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铝型材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电轨用高电导率铝型材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铝型材由于其重量轻,强度高,逐渐被应用于导电轨上,但是,铝合金材料的电导率较低,造成输电损耗增加。通常在纯铝中加入微量合金元素如锆、钛等提高铝的再结晶温度来提高铝的耐热性,但锆、钛合金元素的加入虽然保证了耐热性,但却引起铝导线导电率的降低。
影响材料导电性能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化学成分、晶体结构、杂质及缺陷的浓度及其迁移率等。电导率的单位是以国际标准软铜的电导率为100%,其他材料的电导率再以相对标准软铜的百分数表示,如银的电导率为106%,铝的电导率为64.96%,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导率的单位是西门子/米。用国际标准软铜的电导率为100%来比,则单位为:西门子/米/%,即(IACS)/%。
纯金属的导电性与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有关,而合金的导电性比较复杂,因为金属元素之间形成合金后,其异类原子引起点阵畸变,组元间相互作用引起有效电子数的变化和能带结构的变化,以及合金组织结构的变化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合金的导电性产生明显的影响。铝型材的制备原料工业纯铝(99.7%)中通常含有微量的元素杂质,元素主要有:Fe,Si,Ti,V,Mn,Cr等,微量杂质元素在铝导体中的含量很少,但对铝导体导电率的影响却很大,Ti、V、Cr、Mn等杂质元素固溶于铝中,除造成晶格畸变增加电子散射几率以外,还很容易吸收导体材料内的自由电子而填充它们不完整的电子层,这种传导电子数目的减少导致了电导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电轨用高电导率铝型材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导电轨用高电导率铝型材,所述铝型材中含有0.05-0.15wt%Pr,0.15-0.25wt%Nd,0.02-0.05wt%Zr,0.01-0.03wt%B。
所述铝型材中含有0.1wt%Pr,0.2wt%Nd,0.03wt%Zr,B0.02wt%B。
Pr(镨)是一种金属元素,属稀土金属,晶体结构为晶胞为六方晶胞。稀土元素Pr的加入可以降低合金中Si、Ti、V杂质元素对合金导电能力的有害作用,加入Pr后,改善了Si、Ti、V的存在状态与分布规律,Pr可与硅形成Pr5Si3相析出,化合物析出,使之从固溶态变为析出态,从而降低了电阻率,提高了电导率。
Nd(钕)钕为银白色金属,密度7.004克/厘米,有顺磁性。杂质Fe元素在Al99.70中主要以Al12Fe3Si以及Al9Fe2Si2的形式存在,当在Al99.70中加入Nd后,Fe则会与二者形成在晶界处析出的Al Fe Nd Si相,对铁相改性,并且细化合金的二次枝晶组织,减小共晶化合物尺寸,从而降低了电阻率,提高了电导率。
Al99.70中加入Zr会使合金中生成Al3Zr提高其耐热性,但是会降低材料的电导率,在Al-Zr中加入微量的B,B会与Zr反应生成ZrB2,会提升Al-Zr合金的导电率,B元素的加入还能够与Cr、Mn、Ti、V等杂质元素形成金属硼化物,使铝合金得到净化,提高其导电率。
上述导电轨用高电导率铝型材的制备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取工业铝锭,Pr,Nd,Zr和B,电熔炉加热,制备得到熔融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鑫铂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鑫铂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824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