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核壳结构ACR弹性树脂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82989.1 | 申请日: | 201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225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石晓林;严国银;魏欣煜;王万萍;缑可贞;谢濠江;徐慧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宾天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宜宾海丰和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83/12 | 分类号: | C08F283/12;C08F220/18;C08F212/36;C08F220/14;C08F220/40;C08F222/14;C08F2/30;C08F2/26;C08G77/20;C08G77/06 |
代理公司: | 成都泰合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1 | 代理人: | 吕晓霞 |
地址: | 644004 四川省宜宾***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acr 弹性 树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壳结构ACR弹性树脂的制备方法,通过核壳乳液聚合的方法得到包括聚硅氧烷核层和聚丙烯酸酯壳层的ACR弹性树脂,所述核层聚硅氧烷核乳液的制备步骤是将有机硅单体、硅烷偶联剂、催化剂、去离子水和乳化剂混合后进行乳化,然后通氮气除氧后进行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调节pH至6~8,即得到聚硅氧烷核乳液。本发明使聚硅氧烷乳胶粒子在低温下具有更优异的弹性;同时聚硅氧烷核乳液制备阶段的有机硅单体包括甲基三甲氧基硅烷,选用丙烯酸酯类硅烷偶联剂,在聚合反应过程中分别在聚硅氧烷乳液弹性粒子内部和外部形成交联结构,该结构保证聚硅氧烷延展性的基础上提高聚硅氧烷在‑25℃以下的低温下的弹性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硅改性ACR树脂领域,尤其是一种核壳结构ACR弹性树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丙烯酸酯(ACR)树脂是一种由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生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因具有优异的耐油性、热稳定性、耐臭氧性和抗紫外线等特性,而使其在热塑性树脂、涂料及抗冲改性剂等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但由于ACR树脂的耐温性,耐水性,透气性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ACR树脂的进一步应用。有机硅类聚合物(PSi)具有极低的表面能,其Si-O键具有很高的键能远大于C-C键能C-O键能,Si-O-Si柔韧性强,玻璃化温度更低,而使其具有耐水性、耐高低温性、耐候性,柔软性、耐冲击性、透气性等优异性能。
因此,通过乳液聚合将丙烯酸酯和硅氧烷这两种极性相差很大、反应性和相容性不同的单体共聚成综合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开发应用价值。不过由于基体树脂与橡胶相之间通常存在兼容性问题,影响了增韧和改性的效果。如果以橡胶态的聚合物为核层,硬质的聚合物为壳层,则可明显改善橡胶态与基体树脂之间的界面相容性,提高其增韧改性效果。这种具有硬壳软核结构的复合粒子也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高分子材料的抗冲改性剂和增韧剂中。现有研究中发现三层结构的橡胶粒子比双层的橡胶粒子的增韧效果更有效。其中第一层为聚硅氧烷(PSi),聚硅氧烷的特性在低温下具有优异的弹性;第二层为丙烯酸酯橡胶相,与聚硅氧烷形成复合橡胶相,改善聚硅氧烷的延伸性和柔韧性;第三层为聚甲基丙烯酸酯(MMA)为包覆层,对内层弹性粒子进行包覆,避免破乳后内层弹性粒子凝结而失去纳米粒子的稳定结构。三层结构的橡胶粒子比双层结构的橡胶粒子对PMMA壳层的增韧效果更有效,PMMA作为核壳型有机硅胶粒子的壳层,消除了PSi同PVC界面相容性差而带来的共混缺陷,有利于PVC抗冲性能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核壳型丙烯酸酯(ACR)粒子改性PVC时的低温增韧效果。但是在低温-25℃以下时失去弹性,无法作为加工助剂对高分子树脂进行增韧,限制了有机硅改性ACR树脂应用范围,无法满足PVC硬制品在低温领域应用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核壳结构ACR弹性树脂的制备方法,解决了ACR弹性树脂在-25℃的低温下失去弹性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核壳结构ACR弹性树脂的制备方法,通过核壳乳液聚合的方法得到包括聚硅氧烷核层和聚丙烯酸酯壳层的ACR弹性树脂,所述核层聚硅氧烷核乳液的制备步骤为将有机硅单体、硅烷偶联剂、催化剂、去离子水和乳化剂混合后进行乳化,然后通氮气除氧后进行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调节pH至6~8,即得到聚硅氧烷核乳液;
所述的乳化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与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或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复配混合物;所述的有机硅单体包括甲基三甲氧基硅烷,所述的硅烷偶联剂为丙烯酸酯类硅烷偶联剂。
进一步的,所述有机硅单体还包括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六甲基环三硅氧烷或二者的混合物。
进一步的,所述乳化剂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与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或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质量比为1~6﹕2。
进一步的,所述中硅烷偶联剂的通式为CH2=CH-COOR-Si(OR)3,其中R为乙二基、丙二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宾天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宜宾海丰和锐有限公司,未经宜宾天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宜宾海丰和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829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