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绝缘子粘结强度的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83472.4 | 申请日: | 201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064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郭晨鋆;张思达;马显龙;成立;龚泽威一;廖瑞金;段雨廷;曹占国;李昊;于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21/84 | 分类号: | G01N21/84;G01N21/88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地址: | 650217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绝缘子 粘结 强度 检测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电力设备复合绝缘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绝缘子粘结强度的检测方法。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复合绝缘子粘结强度的检测方法,包括:采用图像处理技术检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强度,该检测方法采用图像处理技术检测复合绝缘子的粘结强度,替代了人工网格划分法统计存在的主观性强、统计误差较大以及不能量化评定的缺点,能够精确、直观以及量化判断,规避人为因素影响,具有分析周期短、操作简单、数据准确、灵敏度高等优点,有较大的工业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设备复合绝缘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绝缘子粘结强度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复合绝缘子因其体积小、便于维护、重量轻、便于安装、机械强度高、不易破碎、抗震性能优异、耐污性能好、生产周期快、质量稳定性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输电线路。随着投运时间的延长,对有机材料的复合绝缘子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芯棒的断裂、界面的击穿等问题很多时候是由于长期老化而导致性能下降,成为制衡复合绝缘子使用寿命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复合绝缘子损坏事故中,由于护套与芯棒界面质量差引发的绝缘子界面击穿或断裂事故频频发生。复合绝缘子护套与芯棒的界面是其质量控制的薄弱环节,大量研究表明,护套与芯棒之间的界面质量差是复合绝缘子发生界面击穿或芯棒断裂的重要原因,复合绝缘子护套与芯棒的界面粘接质量差,则界面形成的气隙将使周围的电场分布发生畸变,场强的长期作用促使绝缘子界面发生局部放电,使绝缘子性能劣化,严重时会导致绝缘子界面击穿甚至断裂的发生,影响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对护套与芯棒的界面质量进行研究并找出能有效评价其界面质量的检测方法对于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目前对复合绝缘子的粘接强度的测试方法主要以GB/T3286-88标准中的划格测试为主。该测试先在试片涂层上切割6道或11道相互平行的、间距相等的切痕,然后再垂直切割与前者切割道数及间距相同的切痕,要求采用手工切割时,用力要均匀,速度要平稳无颤抖。并通过切割边缘的分离程度与标准表格对比,对负荷绝缘子粘接性能进行分级。但该方法存在以下缺点:对试片的切割要求速度平稳无颤抖,采取人工手段容易产生误差,用力过大或不均可能影响测试结果;通过人工对切割边缘的分离程度与标准表格对比,不能准确量化评定标准。因此提供一种更加精确、直观、可量化的测试复合绝缘子粘接强度的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复合绝缘子粘结强度的检测方法,以解决现有人工网格划分统计法中中通过人工对切割边缘的分离程度与标准表格对比,不能准确量化评定标准的问题。
本申请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复合绝缘子粘结强度的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采用图像处理技术检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强度。
可选的,所述复合绝缘子包括芯棒、位于所述芯棒表面的护套以及位于所述护套表面的伞裙;
所述复合绝缘子粘结强度为芯棒以及护套间的粘结强度,采用图像处理技术检测复合绝缘子芯棒以及护套间的粘接强度。
可选的,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采用图像处理技术测试已知粘结强度等级的绝缘复合子的护套材质在芯棒上的残留量,然后根据已知粘度强度等级制定残留量分类标准;
采用图像处理技术测试待测绝缘复合子样品的护套材质在芯棒上的残留量,根据所述残留量分类标准判断待测绝缘复合子的粘结强度等级。
可选的,所述粘结强度等级包括第零等级、第一等级、第二等级、第三等级和第四等级;
所述残留量分类标准包括:0≤第零等级对应的残留量<5%,5%≤第一等级对应的残留量<20%,20%≤第二等级对应的残留量<50%,50%≤第三等级对应的残留量<90%,90%≤第四等级对应的残留量≤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834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科技产业用防撞桌角结构
- 下一篇:侧方位立体停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