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通径水力锚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83504.0 | 申请日: | 201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659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晏健;苏敏文;邓小强;马新东;隆世明;李景彬;廖作杰;王建树;侯俊耀;张海涛;徐孝山;韩硕;郑海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井下技术作业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23/01 | 分类号: | E21B23/01;E21B23/08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高云 |
地址: | 710018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通 水力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油气钻探井下作业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大通径水力锚及使用方法,包括本体、锚爪、固定件,本体外面轴向等间距开设多个锚爪单元,每个锚爪单元沿本体周向等间距开设多个锚爪槽,每个锚爪槽内连接锚爪,多个锚爪单元之间轴向开通多条过流槽和多条凹槽,多条过流槽和多条凹槽均沿本体周向相间等间距分布,凹槽和锚爪槽的径向位置相同,凹槽内轴向等间距设多个固定孔,同一轴线上的固定孔和锚爪通过固定件连接,解决了现有在51/2”井筒内采用31/2”管柱进行作业施工中使用的水力锚,其内径与31/2”管柱内径间会形成缩径,影响压裂过程在管柱中下入可溶球等工具,会因为缩径产生极高的节流压力,具有通径大,管串内易下入工具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气钻探井下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通径水力锚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很多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快,尤其是套管损坏现象日趋严重,利用这些长停油井,套损井,通过老井侧钻技术形成新的井眼可以恢复部分井的生产能力,提高这类老油田的单井产量和最终采收率,有效降低开发成本。老井侧钻通常采用的完井工艺是31/2”管柱+裸眼封隔器分段压裂工具完井,在管柱上端采用水力锚进行锚定作业,防止回接管串产生位移。
然而,现有的在51/2”井筒内采用31/2”管柱进行作业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大通径水力锚,其内径最大通常为70mm,与31/2”管柱内径76mm之间会形成缩径,影响压裂过程在管柱中下入可溶球等工具,并且会因为缩径产生极高的节流压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大通径水力锚及使用方法,目的一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在51/2”井筒内采用31/2”管柱进行作业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大通径水力锚,其内径最大通常为70mm,与31/2”管柱内径76mm之间会形成缩径,影响压裂过程在管柱中下入可溶球等工具,并且会因为缩径产生极高的节流压力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通径水力锚,包括本体、锚爪、固定件,本体外面轴向等间距开设多个锚爪单元,每个锚爪单元沿本体周向等间距开设多个锚爪槽,每个锚爪槽内连接锚爪,多个锚爪单元之间轴向开通多条过流槽和多条凹槽,多条过流槽和多条凹槽均沿本体周向相间等间距分布,凹槽和锚爪槽的径向位置相同,凹槽内轴向等间距设多个固定孔,同一轴线上的固定孔和锚爪通过固定件连接。
所述锚爪槽为径向圆柱形阶梯孔,锚爪可在锚爪槽内滑动。
所述锚爪的外壁上开设圆弧齿和限位槽,限位槽位于圆弧齿中间。
还包括密封件,密封件连接于锚爪和锚爪槽之间。
所述密封件为密封圈,密封圈连接在锚爪侧面和锚爪槽之间。
所述固定件包括外板簧、内板簧、固定块,外板簧的一端和内板簧的一端均通过固定块连接在固定孔内,外板簧和另一端和内板簧的另一端均连接限位槽,限位槽和凹槽径向位置相同。
所述外板簧安装在内板簧外侧且外板簧的长度比内板簧短。
所述固定块和固定孔之间采用焊接或者高强度粘结剂连接。
所述锚爪单元的数量为3个,每个锚爪单元包括4个锚爪槽,过流槽和凹槽的数量均为4条,每条凹槽分布4个固定孔且相邻2个固定孔之间分布1个锚爪槽。
所述高强度粘结剂为TS811高强度结构胶或HN-811高强度结构胶。
一种大通径水力锚的使用方法,包括锚定大通径水力锚和解除锚定的大通径水力锚,
所述锚定大通径水力锚,具体步骤如下:使用时,本体与管柱连接,并随管柱一起入井,当加入液体时,本体的内部压力增大,从而使本体内部与外部之间形成压力差,锚爪在压差作用下沿锚爪槽向本体的外侧滑动,使锚爪的圆弧齿咬合在井筒套管内壁上,锚爪设置的限位槽压迫与之接触的内板簧和外板簧,使内板簧和外板簧张开成形变状态,实现大通径水力锚的锚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井下技术作业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井下技术作业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835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