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解决立式榨油机溅油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83579.9 | 申请日: | 201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159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查光圣;褚诗菊;查孝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岳西县光圣茶油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0B9/02 | 分类号: | B30B9/02;C11B1/06 |
代理公司: | 合肥九道和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54 | 代理人: | 杨万明 |
地址: | 246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解决 立式 榨油机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解决立式榨油机溅油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1.分析确定榨油机上油液的下落分布范围;S2.依据油液下落分布范围,确定防溅油机构的各部件的结构尺寸和安装位置,依据确定的尺寸制造组成防溅油机构的各零部件,并按照确定的位置在榨油机上进行装配;S3.启动榨油机进行榨油,防溅油机构对榨出的油液进行过渡收集,然后流至接油槽内进行收集,当年榨油结束后,对防溅油机构进行拆卸、清洗和保存,用于来年的榨油。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方法实施榨油,无需改变榨油机本身的结构,只需采用与之相匹配的防溅油机构对对榨出的油液进行过渡收集,能解决接油槽内油液外溅的问题,有利于节约成本和在现有的立式榨油机上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脂压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解决立式榨油机溅油的方法。
背景技术
立式榨油机常被用于仿古法生产茶油中,其结构如附图1所示,通过液压顶升机构300顶起底部的压板110挤压压圈120内的茶油籽原料进行出油,虽然该操作方法相对于新型压榨工艺,生产效率要低一些,但是其获取的茶油口感更好,更受消费者的喜爱,因此一直被沿用。
然而,这种立式榨油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缺陷:由于接油槽200位于压榨机构100的下侧,而压榨机构100底部的压板110与接油槽200的间距会随着压榨的进行而增大,且压榨后的油液是从压板110的边缘淋下,当出油量较大、压板110与接油槽200间距较大时,油滴就会从接油槽200内溅出。另外,接油槽200的中部开设供顶升杆进行顶升的空缺部,溅出的茶油就会落入该空缺部内,难以清理,同时,在顶升杆往复运动的过程中,会将这些溅在空缺部内的、被污染的油带回接油槽200内,从而导致接油槽内200的油被污染,影响出油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解决立式榨油机溅油的方法,其能够防止油液外溅。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用于解决立式榨油机溅油的方法,包括如下操作:
S1:分析确定榨油机上油液的下落分布范围;
S2:依据油液下落分布范围,确定防溅油机构的各部件的结构尺寸和安装位置,依据确定的尺寸制造组成防溅油机构的各零部件,并按照确定的位置在榨油机上进行装配;
S3:启动榨油机进行榨油,防溅油机构对榨出的油液进行过渡收集,然后流至接油槽内进行收集,当年榨油结束后,对防溅油机构进行拆卸、清洗和保存,用于来年的榨油。
优选地,步骤S2中,防溅油机构的组装如下:
组装其中的一个槽形单元:先将下外环槽壁固定在接油槽的槽底上,然后安装内环槽壁,使得内槽底板码叠在外槽底板上,然后将装配好的防溅油组件安装在下外环槽壁和内环槽壁上,最后将上外环槽壁装配至下外环槽壁;对其他槽形单元进行组装,组装结束后将所有槽形单元连接为一体。
优选地,装配防溅油组件的操作如下:
先按照设计的尺寸裁剪支撑板,在支撑板上安装针钉和开设漏油的漏油孔,在下网板上铺设一层由丝瓜丝瓤构成的网料层,然后盖上上网板夹紧,上、下网板的形状尺寸均匀与支撑板保持一致,上、下网板上均匀开设有用于针钉穿过的钉孔,下网板上与漏油孔对应布置的地方还设置有过渡通孔,将针钉与下网板上的钉孔对应布置,推动支撑板将针钉穿过上网板,使得下网板和支撑板相贴合,然后卸除上网板完成防溅油组件的装配操作。
优选地,设置网料层的厚度为5~20mm。
优选地,安装内、外环槽壁前,先在内、外环槽壁的内侧壁面上装配各安装脚,安装脚由弯折的弯折件构成,弯折件通过铆接或螺钉连接的方式与内、外环槽壁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岳西县光圣茶油有限公司,未经岳西县光圣茶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835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