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导油功能的挺柱、配气机构及发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84960.7 | 申请日: | 201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479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张合勇;周裕林;张瑜;付强;罗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L1/14 | 分类号: | F01L1/14;F01L1/047;F01L1/16;F01L1/46;F01M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吕小琴 |
地址: | 40006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功能 机构 发动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导油功能的挺柱、配气机构及发动机,挺柱设有纵向通透的竖直的渗油孔;本发明挺柱设有竖直的渗油孔,挺柱上部的润滑油(飞溅等方式)会通过该渗油孔渗入挺柱端面与凸轮之间,即能够引导润滑油流向凸轮;该结构改进凸轮轴和挺柱配合处的润滑机制,为形成充分的润滑提供条件,降低凸轮轴以及挺柱的磨损,提高运行精度,从而降低运行噪声,利于节能降耗,且结构简单便于制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导油功能的挺柱、配气机构及发动机。
背景技术
润滑系统用于在发动机工作时连续不断地将数量足够而温度适当的洁净润滑油输送到运动零件的摩擦表面,并在摩擦表面之间形成油膜,使摩擦阻力减小、功率消耗降低和机件磨损减轻,以提高发动机工作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对于发动机的某些开放式摩擦部件,不同于轴承可形成充分的润滑,形成理想厚度的油膜则较为困难。
现有技术中,配气机构中的凸轮轴与挺柱的配合则属于上述情况,即平底的挺柱与凸轮配合时,其接触面承受的压力较大,且凸轮与挺柱的接触从几何形状看属于线接触,实际上由于材料的弹性变形,则形成面接触;由于加工误差和零件变形等会使挺柱工作面与凸轮轴线不必然垂直,从而形成复杂的接触条件,因此工作面上的接触应力比较大。同时,凸轮与挺柱工作面之间的相对滑动速度很高,在工作中摩擦生热,而现有凸轮润滑和散热条件差,工作面摩擦磨损很大。如果温度过高,两元件表面互相熔合又撕裂时,就会产生拉毛现象。
虽然凸轮轴开有专用的油道,在基圆处的油孔会提供润滑油形成承载润滑油膜,但由于凸轮与平底挺柱之间工作压力很大,在凸轮的上升段乃至桃尖(高点),承载润滑油膜形成较困难,导致整个凸轮上的承载润滑油膜出现基圆处较厚,桃尖处较薄的情况。严重情况下,桃尖处不能形成承载油膜,原有的油膜被挤压破裂,使得磨损剧增。
基于以上问题,需要对配气机构进行改进,改进凸轮轴和挺柱配合处的润滑机制,为形成充分的润滑提供条件,降低凸轮轴以及挺柱的磨损,提高运行精度,从而降低运行噪声,利于节能降耗。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的凸轮轴、配气机构及发动机,改进凸轮轴和挺柱配合处的润滑机制,为形成充分的润滑提供条件,降低凸轮轴以及挺柱的磨损,提高运行精度,从而降低运行噪声,利于节能降耗。
本发明的挺柱,所述挺柱设有纵向通透的渗油孔,即沿挺柱的长度方向(运动方向)开有通孔,该通孔可引导上部的润滑油渗入工作端面(挺柱与凸轮配合的配合面,利于形成良好的润滑;渗油孔一般为竖直方向,利于充分利用挺柱的运动以及重力使润滑油渗透至该接触端面。
进一步,所述渗油孔为多个沿圆周方向靠近外缘分布,即避开挺柱与挺杆配合部位(一般位于中心)且围绕该部位设置。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配气机构,包括凸轮轴和挺柱,所述挺柱采用所述挺柱;所述凸轮轴包括凸轮轴本体和至少一个凸轮,所述凸轮轴本体(指的是除了凸轮以外的轴段)外圆表面设有导油斜面,所述导油斜面在凸轮轴转动时,所述导油斜面引导该导油斜面上的润滑油向对应的凸轮的工作表面爬升,即所述导油斜面在凸轮轴转动时,且当斜面在指向凸轮且背离转动方向的方向上沿径向向外倾斜时,该导油斜面具有螺纹效应,在离心力等的合力作用下,会引导位于该斜面上的润滑油流向凸轮的工作面从而增大凸轮与挺柱之间的润滑油量;导油斜面为一斜面结构且对应于凸轮设置(一个凸轮对应设置一个导油斜面),在凸轮轴转动时,且当斜面在指向凸轮且背离转动方向的方向上沿径向向外倾斜时,该导油斜面具有螺纹效应,在离心力等的合力作用下,会引导位于该斜面上的润滑油流向凸轮的工作面从而增大凸轮与挺柱之间的润滑油量;该导油斜面可以是在凸轮轴本体外圆表面上形成凸起构成,也可以是加工形成,在此不再赘述;凸轮工作表面指的是凸轮在工作时用于驱动挺柱的表面。
进一步,所述导油斜面由沿径向突出于凸轮轴本体的导油筋形成,即在凸轮轴本体外圆表面通过一体成形或装配形成导油筋,导油筋上形成所述导油斜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849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伸缩衣架
- 下一篇:一种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及电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