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人脸识别的自动检票方法、装置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85226.2 | 申请日: | 201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261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景辉;单杏花;阎志远;戴琳琳;苗凡;吕占民;李贝贝;李杨;王智为;衣帅;随玉腾;侯亚伟;宋春晓;王铭鑫;宁斐;蔡云;强丽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经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6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 代理人: | 冯伟 |
地址: | 10008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识别 自动 检票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基于人脸识别的自动检票方法、装置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调用摄像头采集座椅上的乘客的待识别人脸图像,其中,所述摄像头设置于车厢内的座椅的背部或车厢厢体上;获取所述座椅的购票人身份信息,并根据所述购票人身份信息获取所述购票人的人脸图像样本;将所述待识别人脸图像与所述人脸图像样本进行比对;当比对成功时,确认所述座椅上的乘客为所述购票人,并输出用于指示比对成功的第一提示信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核验座椅上的乘客是否为实际购票人时核验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领域,尤其涉及基于人脸识别的自动检票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每次列车都需要对每一个上车的乘客进行检票,一般都在列车停靠的车站入口进行检票。然而,列车一般设有商务座、一等座、二等座及无座,当乘客上车后,经常会出现座椅与乘客不对应的情况,例如被霸占靠窗座椅,或者无座乘客霸占一等座或二等座等等,此时需要通过列车上的乘务人员进行人工核验,增加了乘务人员的工作量,也降低了车票核验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基于人脸识别的自动检票方法、装置及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核验座椅上的乘客是否为实际购票人时核验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自动检票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调用摄像头采集座椅上的乘客的待识别人脸图像,其中,所述摄像头设置于车厢内的座椅的背部或车厢厢体上;获取所述座椅的购票人身份信息,并根据所述购票人身份信息获取所述购票人的人脸图像样本;将所述待识别人脸图像与所述人脸图像样本进行比对;当比对成功时,确认所述座椅上的乘客为所述购票人,并输出用于指示比对成功的第一提示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调用摄像头采集座椅上的乘客的待识别人脸图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调用红外传感器实时采集所述座椅的红外信号强度值,其中,所述红外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座椅的背部或所述车厢厢体上;判断当前采集到的所述红外信号强度值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如果满足,确定所述座椅上坐有乘客,并发送第一指令至所述摄像头,以使得所述摄像头采集所述待识别人脸图像。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调用摄像头获取座椅上的乘客的待识别人脸图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调用压力传感器实时采集所述座椅的压力信号强度值,其中,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座椅下方;判断当前采集到的所述压力信号强度值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如果满足,确定所述座椅上坐有乘客,并发送第一指令至所述摄像头,以使得所述摄像头采集所述待识别人脸图像。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将所述待识别人脸图像与所述人脸图像样本进行比对的步骤,包括:
分别提取所述待识别人脸图像的特征向量与所述人脸图像样本的特征向量;计算所述待识别人脸图像的特征向量与所述人脸图像样本的特征向量的相似度值;判断计算出的相似度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如是,确认所述待识别人脸图像与所述人脸图像样本比对成功;如否,确认所述待识别人脸图像与所述人脸图像样本比对失败。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计算所述待识别人脸图像的特征向量与所述人脸图像样本的特征向量的相似度值,包括:
对所述待识别人脸图像的特征向量及所述人脸图像样本的特征向量分别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第一归一化向量及第二归一化向量;基于所述第一归一化向量与所述第二归一化向量,计算所述待识别人脸图像与所述人脸图像样本的余弦相似度。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调用摄像头获取座椅上的乘客的待识别人脸图像之后,并在所述将所述待识别人脸图像与所述人脸图像样本进行验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经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经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852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