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菌碳酸化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86694.1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06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高文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C3/00 | 分类号: | B67C3/00;B67C3/02;B67C3/24;B67C3/26;B67C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臧微微;赵燕力 |
地址: | 010110 内蒙古自***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菌 碳酸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菌碳酸化系统,其包括碳酸化罐、与碳酸化罐连接的用于输送二氧化碳气体的二氧化碳输送单元、与碳酸化罐连接的用于输送待碳酸化液体的液体输送单元、以及蒸汽输送单元,蒸汽输送单元与碳酸化罐、二氧化碳输送单元和液体输送单元连接,并能将蒸汽输送至碳酸化罐、二氧化碳输送单元和液体输送单元。本发明中的蒸汽输送单元能将蒸汽输送给碳酸化罐、二氧化碳输送单元和液体输送单元,利用高温灭菌蒸汽对碳酸化罐、二氧化碳输送单元和液体输送单元进行灭菌,或利用蒸汽形成的蒸汽屏障来隔离外界的有菌环境,使设备本身及碳酸化过程处于无菌环境中,因此可以用于敏感性饮品的无菌碳酸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酸化饮品灌装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无菌碳酸化系统。
背景技术
二氧化碳气体溶于饮料中,形成碳酸饮品,这样的饮品带给人类不同的口味享受,极大地丰富了饮品的种类。
目前像可乐、啤酒、气泡水等产品都有成熟的碳酸化充气设备,但这些产品通常都对微生物不敏感,在充入二氧化碳后形成的碳酸也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所以采用的设备都不是无菌设备,通俗点讲,这些碳酸化装置只进行清洗,没有灭菌的过程。这样的非无菌设备,无法进行敏感性饮品的碳酸化生产,因为像果汁、奶制品这类产品,富含营养,极易染菌,需要设备本身及碳酸化过程始终处于无菌环境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菌碳酸化系统,以解决现有碳酸化装置无法用于敏感性饮品的碳酸化生产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无菌碳酸化系统,其包括碳酸化罐、与所述碳酸化罐连接的用于输送二氧化碳气体的二氧化碳输送单元、与所述碳酸化罐连接的用于输送待碳酸化液体的液体输送单元、以及蒸汽输送单元,所述蒸汽输送单元与所述碳酸化罐、所述二氧化碳输送单元和所述液体输送单元连接,并能将蒸汽输送至所述碳酸化罐、所述二氧化碳输送单元和所述液体输送单元。
如上所述的无菌碳酸化系统,其中,所述二氧化碳输送单元包括进气管路,所述进气管路的一端与气源连接,所述进气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碳酸化罐连接,所述进气管路上设有沿二氧化碳气体的流向依次设置的除菌过滤器、第一无菌阀和第二无菌阀,所述蒸汽输送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二无菌阀连接的第一灭菌蒸汽管路,所述第一灭菌蒸汽管路输送的蒸汽依次流经所述第二无菌阀、所述第一无菌阀、所述除菌过滤器进行灭菌。
如上所述的无菌碳酸化系统,其中,所述液体输送单元包括进液管路,所述进液管路的一端与供液装置连接,所述进液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碳酸化罐连接,所述进液管路上设有沿液体流向依次设置的第三无菌阀和第四无菌阀,所述蒸汽输送单元包括第一屏障蒸汽管路,所述第一屏障蒸汽管路上设有第五无菌阀和第六无菌阀,位于所述第三无菌阀和所述第四无菌阀之间的一段进液管路和位于所述第五无菌阀与所述第六无菌阀之间的一段第一屏障蒸汽管路交叉连接,所述第五无菌阀和所述第六无菌阀控制所述第一屏障蒸汽管路内的蒸汽在所述第三无菌阀与所述第四无菌阀之间形成蒸汽屏障。
如上所述的无菌碳酸化系统,其中,所述进液管路的另一端设有文丘里管,所述进气管路的另一端和所述文丘里管通过一气液输送管路与所述碳酸化罐下部的进料口连接,所述进气管路输送的二氧化碳气体和所述进液管路输送的液体通过所述文丘里管混合后依次流经所述气液输送管路和所述进料口进入所述碳酸化罐。
如上所述的无菌碳酸化系统,其中,所述无菌碳酸化系统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碳酸化罐内的碳酸饮品灌装至灌装瓶内的无菌灌装装置,所述碳酸化罐的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通过进料管与所述无菌灌装装置连接,所述进料管上设有第七无菌阀,所述第七无菌阀与所述第四无菌阀通过导通管路连接,所述气液输送管路上设有第八无菌阀;所述蒸汽输送单元还包括第二灭菌蒸汽管路,所述第二灭菌蒸汽管路与所述第八无菌阀连接,所述第二灭菌蒸汽管路输送的蒸汽依次流经所述第八无菌阀、所述文丘里管、所述第四无菌阀、所述第七无菌阀进入所述无菌灌装装置进行灭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866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