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和图像处理技术的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及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88747.3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211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邓运生;朱发展;郑晨霞;尹安;陈慧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蚌埠学院 |
主分类号: | B65F1/14 | 分类号: | B65F1/14;B65F1/00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 代理人: | 韦群 |
地址: | 23303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互联网 数据 图像 处理 技术 生活 垃圾 分类 方法 及其 系统 | ||
1.一种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和图像处理技术的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进入垃圾处理工厂的待分类垃圾进行固液分离,得到固态垃圾;
分别检测出所述固态垃圾的2D图像、3D模型以及表面物化属性的信息;
将所述信息发送至能够根据所述信息获取所述固态垃圾所属类别的云端大数据库中进行比对;
若接收到所述云端大数据库发送的所述固态垃圾的分类类别,则将所述固态垃圾传输至对应类别的垃圾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和图像处理技术的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进入垃圾处理工厂的待分类垃圾进行固液分离,具体包括:
使所述待分类进入固液分离装置中,将液体进行分流和收集、并对固态进行压缩,从而得到所述固态垃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和图像处理技术的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检测出所述固态垃圾的2D图像、3D模型以及表面物化属性的信息,具体包括:
将分离出的所述固态垃圾通过X光机,得到所述固态垃圾的2D图像信息和3D模型信息;
随后将所述固态垃圾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仪,得到所述固态垃圾的表面物化属性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和图像处理技术的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信息发送至能够根据所述信息获取所述固态垃圾所属类别的云端大数据库中进行比对,具体包括:
云端大数据库中包括常见生活垃圾的2D图像数据、3D模型数据以及表面物理反射光及韧性数据,通过检测得到的所述信息与其进行对比,以确认所述固态垃圾所属分类类别。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和图像处理技术的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云端大数据库中还包括区域内超市的物品销售信息数据、以及外来物流快递物品信息数据,用于计算每天以及每个时间段的垃圾产生量,为垃圾进行垃圾处理工厂进行分类处理做好预先准备,从而提高垃圾分类能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和图像处理技术的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接收到所述云端大数据库发送的所述固态垃圾的分类类别,则将所述固态垃圾传输至对应类别的垃圾桶,具体包括:
当接收到云端大数据库确认所述固态垃圾的所属类别后,将所述固态垃圾通过垃圾通道,并采用差速抖动及模型孔洞的方法,将确认后的不同类别的所述固态垃圾分别传输至对应类别的垃圾桶中。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和图像处理技术的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类方法还包括:
利用智能垃圾分类APP对垃圾进行扫描,以获取垃圾所述类别的信息。
8.一种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和图像处理技术的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液分离模块,用于将进入垃圾处理工厂的待分类垃圾进行固液分离,得到固态垃圾;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分别检测出所述固态垃圾的2D图像、3D模型以及表面物化属性的信息;
通信模块,用于将所述信息发送至能够根据所述信息获取所述固态垃圾所属类别的云端大数据库中进行比对;以及
垃圾传输模块,用于将若接收到所述云端大数据库发送的所述固态垃圾的分类类别,则将所述固态垃圾传输至对应类别的垃圾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和图像处理技术的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类系统还包括:
智能垃圾分类模块,用于利用智能垃圾分类APP对垃圾进行扫描,以获取垃圾所述类别的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蚌埠学院,未经蚌埠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8874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彩色图像和单色图像的图像处理
- 图像编码/图像解码方法以及图像编码/图像解码装置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方法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