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种内生真菌LZ3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88968.0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045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龙艳艳;农倩;谢玲;覃丽萍;张艳;陈艳露;廖仕同;张雯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A01N63/30;A01P3/00;A01P21/00;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韦莎 |
地址: | 530007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种内生 真菌 lz3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新种菌株Acidomelania saccharicola LZ3及其应用。新菌株LZ3从甘蔗根围土壤分离而得,保藏编号为CGMCC NO.18805,根据分类学方法,该菌株是Acidomelania属的一个新种,该菌株的分类地位是Acidomelania sp.,依照国际细菌系统分类委员会的命名方法,将该种命名为Acidomelania saccharicola sp.nov.并选菌株LZ3为该种的模式菌株。该新种的发现和利用丰富了内生真菌的可利用微生物资源,该菌种具有防治香蕉枯萎病,和促进作物生长的作用,能在生物促生、抗病害的农业应用领域提供优异的菌种资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新种菌株LZ3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近几十年来,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对于保障粮食增产稳产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由于抗病、高产和品质在育种中难以兼顾和突破,加上化学化肥、农药的长期不合理使用,严重威胁了环境和农产品安全。因此,寻找经济高效、与环境相容性好的农业新方法、新技术是解决当前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危机的迫切需求。而充分利用和发挥生态系统中微生物对农作物的促生和抗病虫功能,对提高农作物的生产能力,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意义。
内生真菌(Endophytic fungi)广泛存在于健康植物组织器官中,具有极其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作为一类未被充分研究的微生物资源,内生真菌资源种类繁多,包括不少稀有、特殊(或新的分类单元)的菌株,其生态功能也逐渐被人们所发现和揭示。申请人在内生真菌研究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例如申请号为201410220964.7发明名称为《一种DSE菌株及其在甘蔗生产上的应用》的内生真菌,该真菌由申请人从广西北部湾红树植物分离而得,属于Devriesiasp属,具有促进铁皮石斛生长的作用;申请号为201610652927.2发明名称为《防治香蕉枯萎病的内生真菌L-14及其应用》的内生真菌,该真菌由申请人从土壤中诱捕分离获得,属于Schizothecium属,具有防治香蕉枯萎病的作用;申请号为201410220965.1发明名称为《DSE菌株24L-4及其在铁皮石斛生产上的应用》的内生真菌,该真菌由申请人从茶花叶部组织分离获得,属于Devriesiasp属;可见,内生真菌在农业自然环境保护中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为了充分发掘内生真菌的生态功能,有必要进一步在丰富多样的内生真菌种质资源中筛选获得更多更优异的优良菌株,为其开发利用提供资源保障。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发掘更多性状优良促生内生真菌,促进内生真菌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新种菌株LZ3及其在促进被子植物生长、防治香蕉枯萎病上的应用。
本发明筛选出的新种菌株LZ3属于真菌界,为Acidomelania属的一个新种,该菌株的分类地位是Acidomelania sp.,依照国际细菌系统分类委员会的命名方法,将该种命名为Acidomelania saccharicola sp.nov.并选菌株LZ3为该种的模式菌株,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18805。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 NO.18805,保藏日期为2019年10月25日。
进一步的,上述菌株从甘蔗根围土壤分离而得。
本发明还包括上述新种菌株Acidomelania saccharicola LZ3在防治枯萎病上的应用。
进一步的,所述枯萎病为香蕉枯萎病。
本发明还包括上述新种菌株Acidomelania saccharicola LZ3在促进被子植物生长上的应用。
进一步的,所述被子植物为甘蔗、香蕉和/或铁皮石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889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