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青蛙饲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88969.5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998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贺建设 | 申请(专利权)人: | 贺建设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2800 湖南省邵***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青蛙 饲养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青蛙饲养方法,包括蛙池建造、种蛙选择、放养、孵化、蝌蚪阶段饲养、幼蛙饲养管理、成蛙阶段管理,本发明采用“回”字形一体化蛙池,整个青蛙的饲养过程在一体化蛙池内完成,减少转池造成的蛙苗死亡;同时在不同生长阶段合理饲养管理,蝌蚪和成蛙阶段喂食人工饲料,幼蛙阶段喂食活饵,保证整个生长期的营养需求;疾病防控方面,入池前,先对蛙池消毒,养殖过程中,按条件换水保证水质,成蛙阶段饲料搭配盐、维生素、鱼肝油,提高蛙群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青蛙饲养方法。
背景技术
青蛙,学名黑斑蛙,民间俗称“ 田鸡”,因其肉味鲜美,历来是我国人民喜食的美味佳肴;然而由于农田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加上多年的人工大量捕捉,现在野生青蛙数量逐年减少,部分地区甚至处于灭绝状态。为了保护生态平衡和满足青蛙的市场供应,人工养殖青蛙势在必行。
但是,由于青蛙在野外是以捕食活动的虫子为食,人工大量养殖很难满足其饵料供应,加上在较高养殖密度条件下,青蛙的自相残杀情况会比较突出,投喂活饵会激发其自相残杀的习性,导致养殖户大批量养殖的青蛙最终所剩无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青蛙饲养方法,以解决现有的青蛙养殖产量低及效益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1)蛙池建造:在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位置较僻静且背风向阳的场所建造用于对不同成长阶段的青蛙进行养殖的“回”字形一体化蛙池;蛙池分为产卵池、孵化池、蝌蚪池、幼蛙池和成蛙池。
(2)种蛙选择:雌蛙选择腿短粗、腹鼓、皮光亮,性成熟的2年龄蛙,体重为50-60克;雄蛙选择健壮、善跳、皮光腿壮的2年龄蛙。
(3)放养:种蛙放养前,采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蛙池进行消毒;在青蛙冬眠之前引进种蛙;在每年秋季投放蛙种,水温控制在15-25℃时进行投放,投放密度为每平方米投放8-10只种蛙;在种蛙投放之前,采用质量分数为3-5%的食盐水对其进行浸泡消毒,以清除种蛙身上的病菌、病毒及寄生虫。
(4)孵化:种蛙进行产卵繁殖后,采集受精卵,并放置在孵化吃的孵化箱内,每个孵化箱内放置15-20个卵团。
(5)蝌蚪阶段饲养:蝌蚪孵化 3 天后开始投食,前7天投喂豆浆,7天后,每天向每个孵化箱内投放100-120g蝌蚪粉;蝌蚪每天的投食量按蝌蚪体重的2-3%进行投喂,分早、晚两次进行,早上 9点投喂每天饲料总量的1/3,下午 4点投喂每天饲料总量的2/3;所述蝌蚪粉包括鱼粉20%、米糖25%、麦麸皮10%、玉米粉5%、豆饼40%。
(6)幼蛙饲养管理:将蝇蛆、黄粉虫、蚯蚓按1:1:1的比例喂食幼蛙,饲料的投喂时间在傍晚天黑前,每日投饵按体重的7-9%进行投喂;20-26℃时每天换水一次;气温超过37℃时,水深保持20-25cm,采取活水饲养;对幼蛙采用分级饲养,按蛙的个体大小的不同来分级,组合进行饲养,养殖密度掌握在200-350只/平方米。
(7)成蛙阶段管理:成蛙饲养一个月后,蛙体重量达100克时,饲养密度每平方米30只,两个月后改为每平方米10-15只,每两天检测一次水质,保证水的溶氧量不低于3.5,PH值为6.5-8.5,每500kg成蛙饲料中添加盐1000g,复合维生素B50片,鱼肝油50g。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回”字形一体化蛙池,整个青蛙的饲养过程在一体化蛙池内完成,减少转池造成的蛙苗死亡;同时在不同生长阶段合理饲养管理,蝌蚪和成蛙阶段喂食人工饲料,幼蛙阶段喂食活饵,保证整个生长期的营养需求;疾病防控方面,入池前,先对蛙池消毒,养殖过程中,按条件换水保证水质,成蛙阶段饲料搭配盐、维生素、鱼肝油,提高蛙群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贺建设,未经贺建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889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