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连续熔解金属块材的金属件制程设备及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89462.1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462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许传仁;郭彦甫;许竣享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 |
主分类号: | B22F9/08 | 分类号: | B22F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李岩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雄***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熔解 金属 金属件 设备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连续熔解金属块材的金属件制程设备及制造方法,其中,该金属件制程设备包括:一挤型装置,包括:一容置部、一挤压杆及一挤制模具,其中当所述挤压杆使该金属块材从模穴流出而形成至少一挤型件时,该金属块材与挤制模具之间会产生气密;一熔炼装置,包括:一真空腔体,包括一入口,该入口连通于该模穴,用以接收该挤型件,其中该金属块材与挤制模具之间的气密作用会阻断外界空气经由该入口向该真空腔体内扩散;以及一加热单元和一成形装置。本发明的金属件制程设备及制造方法使进料金属块材时不会破坏真空腔体的真空度,如此达成金属块材能够连续进料的有益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金属件制程设备及制造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在真空环境下可连续熔解金属块材的金属件制程设备及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真空感应熔炼气体雾化(VIGA, Vacuum Induction-melting GasAtomization)设备可用以制造金属粉末。参考图1,已知制造金属粉末的方法如下:先以感应线圈99将位于一熔炉98内的金属材料棒于真空环境下进行感应加热,使该金属材料棒熔化成熔汤91;然后,将该熔汤91倒入一承载坩埚92内;最后,该熔汤91以流动型态通过一熔汤输送导管93并进入一喷嘴95后,被高速惰性气体G冲击雾化后并快速凝固成金属粉末P。然而,在真空感应熔炼气体雾化设备中,必须将金属材料棒批次熔解后,才能进行雾化制粉。
电极感应熔炼气雾化制粉(EIGA, Electrode Induction melting GasAtomization)设备及电浆熔解雾化制程虽可将线材连续送料,但其线材表面质量非常讲究,通常必须经过多次轧延、精抽及盘元,然后才能将线材熔解,以进行雾化制粉。然而,并非所有金属材料均适合压延、精抽及盘元。对于无常温延展性的金属材料,则无法使用盘元连续进料,导致无法连续生产。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 207222946U公开一种采用棒材连续进料生产球形粉末的设备,包括主轴、真空腔体、自动夹头、自动抓料装置、原料熔棒、连接导向器、过渡导向器、直线驱动器、直线导向器、加热装置、原料熔棒盘、雾化器;所述主轴装配于真空腔体上端;所述真空腔体包括主工作室、过渡门、置换门、过渡室、置换室,主工作室侧依次设过渡室、过渡门、置换室、置换门,过渡室中设有原料熔棒盘,主轴下端设有自动夹头,在主工作室垂直于原料熔棒盘中心位置的壁上设置自动抓料装置。该专利文献将原料熔棒的上端加工成内螺纹,下端加工成与上端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然后一支接一支送入真空腔体,以完成连续送料并连续雾化制粉的方式。虽然该专利文献可采用棒材连续进料并连续雾化制粉,但是必须先将金属材料均匀制备成上下端具有内外螺纹的原料熔棒,如此将增加制程成本。
因此,便有需要提供一种在真空环境下可连续熔解金属块材的金属件制程设备及制造方法,解决前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真空环境下可连续熔解金属块材的金属件制程设备,可达成多个金属块材的连续进料。
依据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金属件制程设备,包括:
一挤型装置,包括:一容置部,用以容置一金属块材;一挤压杆,用以伸入所述容置部,并对金属块材进行挤压;以及一挤制模具,包括至少一模穴,所述模穴连通于该容置部,其中当挤压杆使金属块材从模穴流出而形成至少一挤型件时,金属块材与挤制模具之间会产生气密;
一熔炼装置,包括:一真空腔体,其压力低于大气压力,并包括一入口,入口连通于模穴,用以接收挤型件,其中金属块材与挤制模具之间的气密作用会阻断外界空气经由该入口向该真空腔体内扩散;以及一加热单元,设置于真空腔体内,用以将挤型件熔解成一金属熔汤;以及一成形装置,设置于真空腔体内,用以将金属熔汤形成一金属产品。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真空腔体更包括一承载坩埚,其用以容置该挤型件;以及,该加热单元围绕于该承载坩埚,用以将该承载坩埚内的该挤型件熔解成该金属熔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未经财团法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894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