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云平台的多对一主动诊疗服务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91023.4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544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熊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熊力 |
主分类号: | G16H80/00 | 分类号: | G16H80/00;G16H4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泽信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01 | 代理人: | 张艳萍 |
地址: | 415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平台 主动 诊疗 服务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云平台的多对一主动诊疗服务系统,具体涉及服务系统技术领域,包括通过互联网连接的客户端、用户管理模块、云平台数据服务模块及存储模块;所述通过互联网连接的客户端和用户管理模块均和云平台数据服务模块及存储模块通过互联网相连,所述通过互联网连接的客户端、用户管理模块、云平台数据服务模块及存储模块为采用云计算技术形成的分布式系统。本发明通过实时采集、收集各类医疗数据,形成市场池,变病人找医生的一对一被动服务为多个医生找病人的多对一主动服务,从根本上提高患者地位,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医疗资源利用度,降低成本,利国利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服务系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云平台的多对一主动诊疗服务系统。
背景技术
医疗卫生问题以恶劣的医患矛盾、各种商业丑闻而备受关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解决方案不能满足多方面需要的情况下,凝聚社会各界智慧的各类改革方案虽然尽了最大努力,而未能让患者、医务工作者、药厂器械商等的利益得到保障。
集中在各类大型综合性医院的数量多的患者无法在医务人员、设备等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获得及时、公开、最佳的服务。在以4G极速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信息科技、可分包智能应用为基础特色的工业4.0革命的强劲推导下,经济全球化的主客体(消费者、服务者)有了新时期的特点。
目前,医疗卫生行业具有以下特点:
一方面,自觉学习、自主学习、自发学习是信息时代消费者的显著特点。以新时期患者为例,患者会提前网上查询相关知识点,由于法律意识增强,还会录音录像,指出所在接受的医疗服务的各种不足、甚至是错误。在目前一对一的服务模式下,这为针对特定服务者、服务机构的医患矛盾的产生埋下了伏笔。
另一方面,科技进步、学科细分使得服务提供者出现了服务盲区。过去对学科细分的批评是医生只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暂不论这种批评的不正确性,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学科飞速发展、细分,现在的同一专科的医生可能因为病种的不同而知识储备相差迥异,甚至是同一病种有不同的观点,没有定论。这在客观上造成了服务者权威性下降,服务能力贬值。
基于上述背景,患者为了获得好的服务,只能按照找大医院、名医的思路,聚集在部分医院周围。这更加剧了医疗服务的紧缺。所以出现医务工作者因患者过劳、还不被患者认可的情况。
随后,在国家放开医生多点执业这项划时代利好政策的背景下,由于医疗人才的流动服务还可提高相关医院的水平,具有传授服务技术的功能,所以很多问题得到改善,具有积极意义。但是,由于很多其他原因,这项政策的作用受到了限制。例如,交通堵塞,导致很多平时就很辛苦的医生不愿意出行提供服务,希望有私人空间,能充好电,应对下一个繁忙的一天。
综上所述,目前一对一的、被动式的医疗服务模式很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生活需要。在这个生产力非常发达、极度繁荣的世纪背景下,基于多学科医疗卫生服务人才池的、以实时交互平台为基础的、即时数据最佳化分析暨24小时无停歇诊疗、吞吐型医院云平台的作用和意义凸显。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云平台的多对一主动诊疗服务系统,通过实时采集、收集各类医疗数据,形成市场池,变病人找医生的一对一被动服务为多个医生找病人的多对一主动服务,从根本上提高患者地位,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医疗资源利用度,降低成本,利国利民。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云平台的多对一主动诊疗服务系统,包括通过互联网连接的客户端、用户管理模块、云平台数据服务模块及存储模块;
所述通过互联网连接的客户端和用户管理模块均和云平台数据服务模块及存储模块通过互联网相连,所述通过互联网连接的客户端、用户管理模块、云平台数据服务模块及存储模块为采用云计算技术形成的分布式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熊力,未经熊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10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电源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
- 下一篇: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