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包压差故障判断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91305.4 | 申请日: | 201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370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梁荣荣;李正胜;叶昌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82 | 分类号: | G01R31/382;G01R31/3842;B60L58/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徐进之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包压差 故障 判断 方法 设备 存储 介质 | ||
1.一种电池包压差故障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压差故障判断方法:
获取待检测电池包的当前工作状态、电流参数及电压参数;
根据所述当前工作状态、电流参数及电压参数对所述待检测电池包的压差故障进行判断;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当前工作状态、电流参数及电压参数对所述待检测电池包的压差故障进行判断,包括:
在所述当前工作状态为充电或放电状态时,获取所述待检测电池包的电流参数和各电池间的第一压差,并根据所述电流参数和所述第一压差对所述待检测电池包的压差故障进行判断;
在所述当前工作状态为静置状态时,获取所述待检测电池包的电压参数和各电池间的第二压差,并根据所述电压参数和所述第二压差对所述待检测电池包的压差故障进行判断;
其中,所述在所述当前工作状态为充电或放电状态时,获取所述待检测电池包的电流参数和各电池间的第一压差,并根据所述电流参数和所述第一压差对所述待检测电池包的压差故障进行判断,包括:
在所述当前工作状态为充电或放电状态时,获取所述待检测电池包的充放电流、各电池间的第一压差、各电池的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的第一温差及第一持续时间;
根据所述充放电流、所述第一压差、所述第一温差及所述第一持续时间对所述待检测电池包的压差故障进行判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压差故障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充放电流、所述第一压差、所述第一温差及所述第一持续时间对所述待检测电池包的压差故障进行判断,包括:
将所述充放电流与预设放电容量进行比较,获得第一比较结果;
将所述第一压差与预设第一压差阈值进行比较,获得第二比较结果;
将所述第一温差与预设第一温差阈值进行比较,获得第三比较结果;
将所述第一持续时间与预设第一时间阈值进行比较,获得第四比较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所述第二比较结果、所述第三比较结果和所述第四比较结果对所述待检测电池包的压差故障进行判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压差故障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所述第二比较结果、所述第三比较结果和所述第四比较结果对所述待检测电池包的压差故障进行判断,包括:
在所述第一比较结果为所述充放电流不大于所述预设放电容量、所述第二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一压差大于所述预设压差阈值、所述第三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一温差不大于所述预设第一温差阈值、并且所述第一持续时间不小于预设第一时间阈值时,判定所述待检测电池包压差故障;
在所述第一比较结果为所述充放电流大于所述预设放电容量,所述第二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一压差大于所述预设压差阈值、所述第三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一温差不大于所述预设第一温差阈值、并且所述第四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一持续时间不小于所述预设第一时间阈值时,判定所述待检测电池包压差故障。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压差故障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充放电流、所述第一压差、所述第一温差及所述第一持续时间对所述待检测电池包的压差故障进行判断之前,所述电池包压差故障判断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待检测电池包的荷电状态值、第一最大电压值和第一最小电压值;
在所述荷电状态值小于预设荷电阈值时,对所述待检测电池包不做压差故障处理;
在所述第一最大电压值不大于预设第一电压值时,对所述待检测电池包不做压差故障处理;
在所述第一最大电压值对应的电池与所述第一最小电压值对应的电池为相邻电池时,对所述待检测电池包不做压差故障处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压差故障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当前工作状态为静置状态时,获取所述待检测电池包的电压参数和各电池间的第二压差,并根据所述电压参数和所述第二压差对所述待检测电池包的压差故障进行判断,包括:
在所述当前工作状态为静置状态时,获取所述待检测电池包的电压参数、各电池间的第二压差、各电池的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的第二温差及第二持续时间;
根据所述电压参数、第二压差、第二温差和第二持续时间对所述待检测电池包的压差故障进行判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130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波定向辐射促解煤层气实验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自除尘型市政道路防护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