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竹粉基离子交换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91434.3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180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高云玲;黄理想;贠军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0/22 | 分类号: | B01J20/22;B01J20/30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周红芳 |
地址: | 31000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竹粉基 离子交换 吸附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竹粉基离子交换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竹粉基离子交换吸附材料含有2‑羟基丙基三甲基季铵盐和2‑羟基丙基硫酸单酯基团,其制备方法包括竹粉分别经碱液、环氧氯丙烷处理,再用三甲基胺或硫酸反应得到竹粉基离子交换吸附材料,其中竹粉:氢氧化钠:环氧氯丙烷质量比为1:0.5:1‑1:6:8,反应时间0.5‑24 h;竹粉:三甲胺的质量比为1:0.3‑1:4,反应温度30‑70℃,反应时间0.5‑5 h;竹粉:硫酸的质量比为1:4‑1:10,反应温度0‑50℃,反应时间0.5‑5 h。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竹粉基离子交换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制备简单、成本低,易于放大,材料廉价易得,生物相容性好,在生物活性物质分离、污水净化处理、药物分离检测等化工、生物、医药、环境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环境与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竹粉基离子交换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离子交换吸附材料因其具有带正电或负电的基团可以吸附富含负电或正电的分子和离子,应用范围包括无机金属离子、小分子氨基酸、大分子蛋白等,在生物活性物质分离、污水净化处理、药物分离检测等化工、生物、医药、环境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离子交换吸附材料种类多,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合成材料,如聚苯乙烯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具有工艺成型,吸附容量适中,使用范围广等特点,存在的问题是离子交换吸附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差,在自然环境中较难降解,给环境带来的二次污染问题。天然生物基质的材料,如作物秸秆,来源广泛易得,成本低,可以生物降解,不会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因而成为了人工合成高分子离子交换吸附材料的良好替代材料。
天然竹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聚合的糖类高分子,具有丰富的羟基结构,因而可以容易的进行氧化、酯化、醚化等化学反应,对竹材进行化学修饰使其接枝上带正电或负电的基团具有了离子交换能力,其修饰方法比较简单方便,环境友好。竹粉来源广泛,既可以利用竹块、竹片,也可以利用竹制品的下脚料来制备竹粉基离子交换吸附材料。由于竹粉原料廉价易得,使得一次使用竹粉基离子交换吸附材料有效吸富集污染物种而不必循环再生成为可能,降低了离子交换吸附材料再生循环的费用和对环境的潜在污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竹粉基离子交换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所述的一种竹粉基离子交换吸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粉基离子交换吸附材料包含2-羟基丙基三甲基季铵盐或2-羟基丙基硫酸单酯基团。制备过程包括:将未处理或经碱液预处理的竹粉与环氧氯丙烷进行一次或二次交联,得到的交联产物与三甲胺反应得到含2-羟基丙基三甲基季铵盐的竹粉基阴离子交换吸附材料;得到的交联产物与硫酸反应得到含2-羟基丙基硫酸单酯基团的竹粉基阳离子交换吸附材料。
所述的一种竹粉基离子交换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1)竹粉预处理:用100℃氢氧化钠水溶液预处理后抽滤,并水洗至中性,烘干得到碱化后的竹粉材料;
2)将未处理的竹粉或经步骤1)预处理的竹粉与氢氧化钠水溶液混合均匀,再加入环氧氯丙烷,在一定温度下搅拌反应,反应结束后过滤,滤饼用乙醇-水洗至滤出液呈中性,得一次交联的竹粉环氧化物;或将一次交联的竹粉环氧化物再与氢氧化钠水溶液混合,并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反应结束后过滤,滤饼用乙醇-水洗至滤出液呈中性,得二次交联的竹粉环氧化物;
3)将三甲胺加入到经步骤2)获得的竹粉环氧化物中,加热搅拌反应,反应结束后冷至室温并抽滤,用水洗涤产物至中性,得到含2-羟基丙基三甲基季铵盐的竹粉基阴离子交换吸附材料;
4)将硫酸加入到步骤2)获得的竹粉环氧化物中,一定温度下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冷至室温并抽滤,用水洗涤产物至中性,得到含2-羟基丙基硫酸单酯基团的阳离子交换吸附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14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