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控制阀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92307.5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057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吴盈志;李志鹏;张启明;侯云;张红涛;李琳琳;卓靳露;郭宁;毛华华;刘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航天液压气动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1/08 | 分类号: | F16K31/08;F16K27/08;F16K1/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李天龙 |
地址: | 45119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阀,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永磁体的阀门所存在的制造难度高的问题。控制阀包括:阀体、阀芯,阀芯上设置有第一永磁单元和第二永磁单元,两永磁单元朝向彼此的磁极极性相同;第一永磁单元和第二永磁单元均布置在阀芯的远离阀口的一侧,第二永磁单元布置在第一永磁单元靠近阀口的一侧,两永磁单元之间设有供两者相对活动的间隔,其中:第一永磁单元与阀芯沿阀芯活动方向导向配合,控制阀中设置有顶撑体,顶撑体处于第一永磁单元背向第二永磁单元一侧,用于顶撑第一永磁单元;第二永磁单元固定在阀芯上,随阀芯同步动作;或者,第二永磁单元在斥力作用下顶压在阀芯上,通过斥力带动阀芯动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阀。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液压系统中所使用的各种类型的阀门,其开启或关闭动力来自于设置在阀体中的弹簧,但是弹簧由于制造材质的原因,在长时间使用后会发生锈蚀、磨损等问题,导致弹簧力学性能不稳定,造成阀门的控制精度下降,甚至会造成系统故障及损伤。当弹簧出现问题时,操作人员需要更换弹簧,这样会给阀的维护使用带来不便。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弹簧导致阀门精度下降的问题,技术人员提出了用永磁体之间的斥力来代替弹簧弹力的方案。例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8916404A,申请公布日为2018.11.30的专利申请文件公开的一种新型阀门,该阀门包括阀体,阀体内设有阀腔及与阀腔连通的进出口,阀腔内设有阀芯和阀杆,阀杆的自由端连接有永磁基座A,阀腔内设有与永磁基座A相斥的永磁体A,永磁基座A与永磁体A均与阀腔间隙配合,永磁基座A与永磁体A之间具有间隙。
该新型阀门中,永磁基座A与永磁体A之间的斥力使阀芯与阀腔相结合的密封面被斥力牢牢压在一起,达到了封堵进口的目的。但是该阀门中也存在一些缺陷:永磁基座A和永磁体A均与阀体间隙配合,生产阀体时,需要保证阀体具有较高的精度,并且由于阀体体积较大,本身的结构较为复杂,增加了制造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阀,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永磁体的阀门所存在的制造难度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中的控制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控制阀,包括:
阀体,阀体内设置有阀口;
阀芯,导向设置在阀体内,用于封堵或打开阀口;
阀芯上设置有第一永磁单元和第二永磁单元,两永磁单元朝向彼此的磁极极性相同;第一永磁单元和第二永磁单元均布置在阀芯的远离阀口的一侧,第二永磁单元布置在第一永磁单元靠近阀口的一侧,两永磁单元之间设有供两者相对活动的间隔,其中:
第一永磁单元与阀芯沿阀芯活动方向导向配合,控制阀中设置有顶撑体,顶撑体处于第一永磁单元背向第二永磁单元一侧,用于顶撑第一永磁单元;
第二永磁单元固定在阀芯上,随阀芯同步动作;或者,第二永磁单元在斥力作用下顶压在阀芯上,通过斥力带动阀芯动作。
其有益效果在于:控制阀中的阀芯能够与第一永磁单元导向配合,利用与阀体导向配合的阀芯来作为载体,利用阀体与阀芯原来的导向结构,来保证第一永磁单元也能够与阀体导向配合,无需在阀体内加工复杂的导向结构,操作人员仅需要保证永磁单元与阀芯之间的配合关系即可,降低了阀体的加工要求。
进一步的,阀芯背向阀口一侧设有背向阀口延伸的套筒,第一永磁单元及第二永磁单元导向安装在所述套筒中。
其有益效果在于:在阀芯上加工套筒,利用套筒的内腔容纳第一永磁单元和第二永磁单元,利用套筒的同比来与第一永磁单元和第二永磁单元导向配合,在实现阀芯功能的同时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人员加工生产。
进一步的,第一永磁单元包括第一永磁体和第一承载座,第一承载座上设有安装槽,第一永磁体设置在安装槽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航天液压气动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河南航天液压气动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23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