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垃圾焚烧系统及高效焚烧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93442.1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789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何明;刘志东;黑保江;姜归鹤;李渝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昌江峡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5/44 | 分类号: | F23G5/44;F23G5/5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慧宜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6 | 代理人: | 彭娅 |
地址: | 443005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 焚烧 系统 高效 控制 方法 | ||
1.垃圾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用于垃圾初级焚烧的一次燃烧室(2),所述一次燃烧室(2)的烟气出口通过第一烟道(15)与二次燃烧室(4)的烟气进口相连通,所述二次燃烧室(4)的烟气出口通过第二烟道(19)与用于烟气喷淋处理的喷淋塔(6)相连,所述喷淋塔(6)的顶端出口通过第三烟道(7)与烟气净化系统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垃圾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净化系统包括旋风除雾装置(8),所述旋风除雾装置(8)的出气口连接有第四烟道(9),所述第四烟道(9)上连接有活性炭喷射装置(10),所述第四烟道(9)的另一端与布袋除尘器(11)相连,所述布袋除尘器(11)通过第五烟道(12)与引风机(13)相连,所述引风机(13)的出风口通过管道与排烟囱(14)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垃圾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塔(6)的侧壁上从上至下依次安装有除雾冲洗口(16)、喷淋入口(17)、喷淋出口(18)和循环回水口(20),所述喷淋入口(17)、喷淋出口(18)和循环回水口(20)分别通过管道以及阀门与喷淋箱(21)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垃圾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燃烧室(2)的进料口与用于垃圾填充输送的输送装置(1)相对接,并实现其自动上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垃圾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燃烧室(2)包括第一燃烧炉体(209),所述燃烧炉体(209)的中部侧壁上设置有进料斗(205),所述进料斗(205)的顶部固定有进料门(204),所述进料门(204)通过卷扬绳(203)与卷扬机(202)相连,所述卷扬机(202)通过卷扬机支架(201)固定在燃烧炉体(209)的顶部,在燃烧炉体(209)的上部侧壁上固定有第一烟气出口法兰(207),在燃烧炉体(209)内下部设置有炉排(212),所述炉排(212)下部腔体侧壁上设置有进风管(213),所述进风管(213)与用于供风的风机(214)相连,在进风管(213)的相对侧设置有第一出渣炉门(211),所述第一出渣炉门(211)的上方设置有检修门(210),所述进料斗(205)的安装有第一燃烧器(206),在燃烧炉体(209)的中间部位安装有观察窗(20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垃圾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燃烧室(4)包括第二燃烧炉体(401),所述第二燃烧炉体(401)的上部侧壁上设置有烟气进口法兰(403),所述烟气进口法兰(403)通过第一烟道(15)与一次燃烧室(2)的第一烟气出口法兰(207)相连,所述第二燃烧炉体(401)的上部侧壁上安装有第二燃烧器(402),在第二燃烧炉体(401)的下部侧壁上设置有第二烟气出口法兰(404),在第二燃烧炉体(401)的底部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出渣炉门(405);所述第二烟气出口法兰(404)与第二烟道(19)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垃圾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燃烧炉体(401)的内部从上至下设置有第一绕流板(407)和第二绕流板(408),所述第二燃烧炉体(401)采用多层结构,其内层结构从外至内依次为硅酸铝纤维毯层(409)、保温浇筑料层(410)和耐火浇筑料层(40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垃圾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动控制系统,所述自动控制系统包括:
固定在第一烟道(15)上的用于监测一次燃烧室(2)烟气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3);
包括固定在第二烟道(19)上的用于检测二次燃烧室(4)烟气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5);
包括设置在喷淋塔(6)内部的喷淋塔烟气温度传感器;
包括设置在一次燃烧室(2)内部的视觉传感器;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3)、第二温度传感器(5)、喷淋塔烟气温度传感器和视觉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一次燃烧室(2)的第一燃烧器(206)、二次燃烧室(4)的第二燃烧器(402)、喷淋箱(21)的冷却水泵、活性炭喷射装置(10)和引风机(13)相连,并控制相应的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昌江峡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宜昌江峡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344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