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腔薄壁构件热挤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93581.4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24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周小京;郭晓琳;刘奇;王胜龙;东栋;李保永;王志敏;张铁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星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25/02 | 分类号: | B21C25/02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王永芳 |
地址: | 10001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壁 构件 挤压 模具 | ||
1.一种深腔薄壁构件热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该热挤压模具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的上模模架(1)、卸料环(5)、和下模模架(7);
该上模模架(1)的下方中心固定有挤压凸模(2),挤压凸模(2)的结构与构件的内壁形状吻合;
下模模架(7)的上方中心具有凹模型腔(15),凹模型腔(15)的结构与构件的外壁形状吻合,其容纳构件毛坯,与挤压凸模(2)成间隙配合,挤压得到构件;上模模架(1)下方的四角分布固定有导套(3),下模模架(7)上方四角固定有与导套(3)对应耦合的导柱(4),导柱(4)由下方伸入导套(3)中,在上模模架(1)的上下运动中起导向作用;
卸料环(5)位于上模模架(1)和下模模架(7)之间,其壳体通过左卸料环(12)和右卸料环(14)对接组合而成;
左卸料环(12)和右卸料环(14)的多个区段开设横向通槽(51),通槽(51)使得左卸料环(12)和右卸料环(14)在此区段产生上板层和下板层,在上板层的板面上开设滑销槽(52),卸料挡板I (10)和卸料挡板II (11)插入通槽(51)中,且通过挡板板面上的穿过滑销槽(52)的滑动销(13)固定在卸料环(5)上,卸料挡板I (10)和卸料挡板II (11)用于接触挤压后构件上缘将构件与挤压凸模(2)脱离,落入凹模型腔(15)中;
卸料环(5)的下方设有均布的固定支撑杆(6),左卸料环(12)下方的固定支撑杆(6)与右卸料环(14)下方的固定支撑杆(6)的固定位置对称;下模模架(7)上导柱(4)之间的区域内开设滑槽(8),固定支撑杆(6)插入滑槽(8)中,在滑槽(8)中滑动实现左卸料环(12)和右卸料环(14)的对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腔薄壁构件热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固定支撑杆(6)下端伸入滑槽(8)的柱体部分带有一段向外辐射的凸起,滑槽(8)上下两端窄中间宽,固定支撑杆(6)的下端凸起插入滑槽(8)的中间宽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腔薄壁构件热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固定支撑杆(6)为螺纹杆,且固定支撑杆(6)上套设与其螺纹相配的螺母,当固定支撑杆(6)带动左卸料环(12)和右卸料环(14)移动至设定位置后,通过旋转螺母对下模模架(7)加压,对左卸料环(12)和右卸料环(14)实施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腔薄壁构件热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卸料环(5)由左卸料环(12)和右卸料环(14)一凹一凸的“刀鞘”形式对接组合而成,左卸料环(12)的对接端部为中空形式,右卸料环(14)的对接端部为中部凸起形式,右卸料环(14)对接端部插入左卸料环(12)对接端部,对接得到闭合后的卸料环(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深腔薄壁构件热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左卸料环(12)和右卸料环(14)对接端部采用1°~5°的拔模斜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腔薄壁构件热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卸料挡板I (10)和卸料挡板II (11)的固定位置可随着产品外形不同,采用滑动销(13)沿着滑销槽(52)进行位置调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腔薄壁构件热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卸料挡板I (10)和卸料挡板II (11)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卸料挡板I (10)和卸料挡板II (11)的组合使用能够较多的接触挤压后构件的上缘,至少满足卸料挡板I (10)和卸料挡板II (11)的组合使用能够接触构件上缘的四个对角点的要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腔薄壁构件热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该热挤压模具还包括位于凹模型腔(15)内部的顶杆(9),凹模型腔(15)的底部开设阶梯状通孔,顶杆(9)的上端呈上粗下细状,与阶梯状通孔配合,在满足能够在凹模型腔(15)内上下移动的同时,对阶梯状通孔实现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星机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航星机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358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