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压器真空注油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93705.9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281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华旭;冯铎;王安;白冰洋;李文喆;随向前;周罗鹏;冯建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利锐特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14 | 分类号: | H01F27/14;B67D7/72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李真真 |
地址: | 461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压器 真空 注油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压器真空注油系统,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抽真空部分、变压器和注油部分,抽真空部分连通在变压器的上端,注油部分连通在变压器的下端;注油部分包括真空注油管、滤油机、第一油罐、第二油罐、补油吊罐、第一油路、第二油路、第三油路、第四油路和第五油路;第一油罐、第二油罐均与滤油机连通,第二油罐、真空注油管分别与第一油罐连通,补油吊罐通过连通管道分别与滤油机、第一油罐连接,补油吊罐的出油口处设置变压器注油口,真空注油管处设置真空注油口;本发明各个模块相互配合,逻辑紧密,能够很好地满足不同使用环境和要求下变压器的注油,实现滤油、注油、真空注油、补油一体化,真空注油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变压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压器真空注油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变压器油作为油浸式变压器的绝缘介质和冷却介质基本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油浸式变压器总装封盖后需进行注入变压器油的操作。目前,油浸式变压器一般注油的方法是直接从箱盖上面的注油管口将变压器油灌入油箱,这种注油方法具有操作简单、不需复杂的设备及管道等,缺点是注油过程中会夹杂进一些水分和大量空气,注油后需静放较长一段时间,以便内部空气的排出,另外还影响油箱内部的潮气排出,降低变压器油的绝缘强度。
同时市面上也存在着一些普通的变压器真空注油装置,这些真空注油装置采用真空压力将储油罐中的油压入到变压器中,由于本身真空压力较大,在进行注油的过程中油压过大,进而导致注油速度过快,在变压器油箱内容易产生气泡;同时由于本身注油的动力采用真空压力,当变压器油箱快要注满时,操作人员很难控制变压器油箱处于刚好注满的状态,经常会出现变压器油箱注入不满或者变压器油满溢到外泄管路中的现象,操作和清理起来很不方便,费时费力。
另外,现有的变压器真空注油装置,在抽真空和注油上并没有分开成两个模块进行逻辑紧密的操作,在整体操作上误差很大,注油不能够满足多种复杂情况的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变压器真空注油系统,各个模块相互配合,逻辑紧密,能够很好地满足不同使用环境和要求下变压器的注油,实现滤油、注油、真空注油、补油一体化,真空注油效果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变压器真空注油系统,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抽真空部分、变压器和注油部分,所述抽真空部分连通在变压器的上端,所述注油部分连通在变压器的下端;
所述注油部分包括真空注油管、滤油机、第一油罐、第二油罐、补油吊罐、第一油路、第二油路、第三油路、第四油路和第五油路;所述第一油罐、第二油罐均与滤油机连通,第二油罐、真空注油管分别与第一油罐连通,所述补油吊罐通过连通管道分别与滤油机、第一油罐连接,所述补油吊罐的出油口处设置变压器注油口,真空注油管处设置真空注油口;
所述第二油罐依次经过第四阀门、第七阀门、滤油机、第二阀门后到第一油罐组成第一油路,所述第一油罐依次经过第三阀门、第七阀门、滤油机、第二阀门后回到第一油罐组成第二油路且实现自滤油阶段,所述第一油罐依次经过第三阀门、第七阀门、滤油机、第五阀门后到变压器注油口组成第三油路且实现变压器注油阶段,所述第一油罐依次经过第三阀门、第八阀门后到真空注油管组成第四油路且实现真空注油阶段,所述第一油罐依次经过第三阀门、第七阀门、滤油机、第一阀门后到补油吊罐,补油吊罐经过第六阀门到变压器注油口组成第五油路且实现变压器补油阶段;
所述抽真空部分包括相互连接的真空箱、真空罐和真空泵,所述真空泵与变压器的顶部连通,真空泵通过第九阀门、第十阀门与真空罐连通且组成真空干燥处理阶段,真空泵通过第九阀门、第十一阀门连通真空箱且组成注油变压器抽真空阶段。
进一步的,所述变压器注油口与变压器的底部一侧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真空注油口为多个,多个所述的真空注油口均与变压器的底部一侧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利锐特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利锐特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37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玉米壳环保鞋生产工艺
- 下一篇:电子物资仓库用的自动码垛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