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字化磨牙咬合面龋齿修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94013.6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118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张敏;李继遥;杨柏楠;高一;何利邦;梁坤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C5/40 | 分类号: | A61C5/40;A61C5/20;B29C64/386;B33Y50/00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左正超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字化 磨牙 咬合 龋齿 修复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牙齿修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数字化磨牙咬合面龋齿修复方法。本发明包括:获取人体口内待修复龋齿的数字化三维模型;根据当前三维模型得到待修复咬合面;根据当前待修复咬合面得到理想咬合面,然后构建导板模型;根据当前导板模型完成导板实体的制作;使用当前导板实体完成当前待修复龋齿的修复。本发明采用数字化技术制作导板实体进而实现龋齿修复,降低了龋齿修复对医生技术的依赖,依靠导板实体进行填充体的定型避免了医生手工调整咬合面磨合的不便,使得修复过程中对健康牙齿磨损较小,减少修复时间,且大幅度提高了龋齿修复的效率,适于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牙齿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字化磨牙咬合面龋齿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龋齿是人类口腔高发病,磨牙咬合面由于其表面有大量沟裂,食物残渣易嵌塞,导致在此处极易发生龋坏,龋坏以沟裂底部为起点在牙釉质面以下潜行性进展,导致患者牙齿冷热不适,咬合疼痛。这类龋齿在发病早期及中期咬合面外形通常相对完整,随着龋病进展表面牙釉质在咬合力作用下崩裂形成咬合面缺损。在发现龋齿问题后,需要对牙齿磨除龋坏牙体(备洞)后进行充填治疗,通常这类龋齿备洞后牙体出现大面积缺损,充填时医生使用牙色复合树脂,凭借主观经验参照对侧同名牙及余留牙体形态进行形态堆塑;同时,部分国外专家开始在口内使用流动树脂或硅橡胶制作印章,使用印章复制牙齿咬合面相对完整的形态,去龋备洞后通过印章还原原始形态。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a.在使用复合树脂进行直接堆塑时无法精准修复咬合面外形;
b.在使用复合树脂进行直接堆塑时无法精准恢复磨牙咬合面咬合接触;
c.由于充填材料颜色与牙色相近,进行修复体外形或者咬合调整时易误伤周围正常牙体组织,导致术后敏感等并发症;
d.使用现有的印章法进行龋齿修复时,由于患者口内空间狭小,印章定型不便,且极易受到患者唾液干扰,同时印章法无法精确就位,易形成不良修复体;
e.直接修复法及印章法均对临床医师熟练度要求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于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字化磨牙咬合面龋齿修复方法,能够使得磨牙咬合面龋齿修复数字化及流程化,实现龋齿精准修复,降低技术敏感性。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数字化磨牙咬合面龋齿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人体口内待修复龋齿的数字化三维模型;
根据当前三维模型得到待修复咬合面;
根据当前待修复咬合面得到理想咬合面,然后构建导板模型;
根据当前导板模型完成导板实体的制作;
使用当前导板实体完成当前待修复龋齿的修复。
作为优选,计算任一待修复咬合面的理想咬合面时,具体步骤如下:
根据当前三维模型得到咬合面信息;
根据当前咬合面信息得到待修复咬合面,其中,一颗待修复龋齿对应一待修复咬合面;
判断当前待修复咬合面是否有明显缺损,如是,则获取与当前待修复咬合面对应的同名牙的模板咬合面,如否,则将当前待修复咬合面作为理想咬合面;
然后将当前模板咬合面拟合于待修复咬合面上;
将当前模板咬合面与拟合后的待修复咬合面进行比对,去除模板咬合面中与待修复咬合面重叠的部分,得到理想咬合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40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