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诱导水生植物根系快速发育的制剂及其在黑臭水体生态修复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94222.0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222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王跃筠;简龙骥;向文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清和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2F3/32;C02F3/34;A01N45/00;A01N43/12;A01N43/40;A01N37/12;A01N43/38;A01P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鱼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54 | 代理人: | 曹治丽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诱导 水生植物 根系 快速 发育 制剂 及其 水体 生态 修复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诱导水生植物根系快速发育的制剂及其在黑臭水体生态修复中的应用;诱导水生植物根系快速发育的制剂包括有益微生物、碳源、氮源、葫芦巴碱、胺鲜酯、吲哚乙酸和赤霉素,其中有益微生物包括酵母菌、硝化细菌、水生从毛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采用本发明中的制剂对黑臭水体进行生态修复时先将治理区域的水抽出直至露出底部的淤泥层;然后将诱导水生植物根系快速发育的制剂撒施到淤泥层表面;再种植沉水植物及挺水植物,并补齐水位。采用本发明中的诱导水生植物根系快速发育的制剂可有效解决黑臭水体底泥原位修复难度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黑臭水体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诱导水生植物根系快速发育的制剂及其在黑臭水体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不少城市的黑臭水体现象比较严重,得不到有效治理,即使短时间治理达标后又会存在复发现象,这些复发现象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由这些河床的底部淤泥持续向水体层散发有毒有害物质造成的。因此想要对河水修复的彻底,必须对河床底部的底泥进行有效的治理。
底泥作为水生态系统的三大环境要素(水质、水生生物和底泥)之一,承担着接纳外源污染物和向水体中释放营养盐的双重功效,在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底泥由大量的营养物质(氮、磷、有机质等)组成,随着其不断的积累,不仅会对生存在其中的底栖生物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其所固有的营养物质也会随着水体运动进入上层水体,使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浓度增加,加剧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和藻类水华暴发的机率。目前对城市河道底泥进行修复,主要包括河道清淤、底泥覆盖等方法。但是,河道清淤会把底栖生物、微生物一起带走,打破长期形成的生态平衡,中断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容易引发新的环境问题;底泥覆盖存在工程量大、需要大量的清洁泥沙等问题,同时覆盖会增加底泥的量,使水体库容变小。因此,寻找新的黑臭水体修复方式尤为必要。
底泥原位生物修复是指在基本不破坏水体底泥自然环境的条件下,对受污染的环境对象不作搬运或运输,在原场所进行生物修复。原位生物修复通过加入生物生长所需营养来提高生物活性或添加实验室培养的具有特殊亲合性的微生物来加快环境修复。但是原位生物修复局限在于生物生长的周期慢,导致修复见效较慢,而且环境的复杂性导致生物经常不能存活、培养失败,不能实现水体修复的目的。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一种诱导水生植物根系快速发育的制剂及其在黑臭水体生态修复中的应用,以解决黑臭水体底泥原位修复难度大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诱导水生植物根系快速发育的制剂,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有益微生物3~5份,碳源15~20份,氮源4~6份,葫芦巴碱1~3份,胺鲜酯3~5份,吲哚乙酸1~3份,赤霉素1~3份;
有益微生物包括酵母菌、硝化细菌、水生从毛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按重量比计,酵母菌:硝化细菌:水生从毛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1~3:1~3:3~5:2~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诱导水生植物根系快速发育的制剂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有益微生物4份,碳源18份,氮源5份,葫芦巴碱2份,胺鲜酯4份,吲哚乙酸2份,赤霉素2份。
进一步,有益微生物包括酵母菌、硝化细菌、水生从毛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按重量比计,酵母菌:硝化细菌:水生从毛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2:1:4:3。
进一步,碳源为甘蔗渣或淀粉。
进一步,氮源为豆饼粉或蛋白胨。
本发明中的诱导水生植物根系快速发育的制剂的配方中包括碳源和氮源,碳源和氮源选择易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机碳源和氮源,经过微生物的消化分解后可以为水生植物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促进水生植物的成活和生长,有利于良好生态环境的构建,可在短时间内实现黑臭水体的生态修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清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清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42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