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相邻工作面沿空留巷联合支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95730.0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394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1 |
发明(设计)人: | 康红普;吕华文;王东攀;刘跃东;刘超儒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E21D11/04;E21D20/00;E21D1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相邻 工作面 沿空留巷 联合 支护 方法 | ||
一种相邻工作面沿空留巷联合支护方法,在相邻工作面的上方工作面回采中,将上方工作面采空区相邻区域确定为滞后区域;在滞后区域内立设强力墩柱,在沿上方工作面采空区一侧形成可用于下方工作面开采的沿空巷道;在相邻工作面的下方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将下方工作面采空区相邻区域确定为滞后区域;通过拆除、运输和重新立设作业,不断将上方工作面采空区相邻滞后区域内立设的强力墩柱转移到下方工作面采空区的滞后区域内,在沿下方工作面采空区一侧形成可用于下下方工作面开采的沿空巷道。本发明能够有效降低下方工作面沿空留巷的矿压强度,降低支护难度和支护成本,也使劳动组织更加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相邻工作面沿空留巷联合支护方法。
背景技术
在煤矿深部以及针对厚煤层进行开采中,由于巷道承受强动压,而要求使用大量的单体支柱,才能达到支护效果,但由于单体支柱本身存在让压的技术考虑,因而,单体支柱往往存在较大变形,从而也使得顶板或顶煤存在较大变形,这不仅使得单体支柱无法回收,更使得沿空留巷一侧的顶板在工作面开采过后,也不能及时垮落,使得工作面采空区上方依然存在明显的矿压现象,并传递到下方相邻工作面,使得下方相邻工作面在进行巷道支护时更加困难,需要投入更多的单体支柱,单体支柱的增多势必也影响巷道的使用。因此,目前沿空留巷支护方法亟需改进。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相邻工作面沿空留巷联合支护方法。
一种相邻工作面沿空留巷联合支护方法,在相邻工作面的上方工作面回采中,将上方工作面采空区相邻区域确定为滞后区域,将工作面前方区域确定为超前区域;在滞后区域内,在与下方工作面相对一侧,进行沿空留巷作业,通过采用切顶挡矸支柱和喷浆密闭网将上方工作面采空区与滞后区域隔离开来,在滞后区域内立设强力墩柱,强力墩柱通过对上方顶板的支护,在沿上方工作面采空区一侧形成可用于下方工作面开采的沿空巷道,在超前区域的巷道内,巷道顶板采用单体支柱和π型梁组合的支护方式,随着上方工作面不断推进,超前区域不断变为滞后区域,在与下方工作面相对一侧,单体支柱和π型梁组合支护方式不断被强力墩柱代替;相邻工作面的下方工作面在上方工作面回采完毕或回采过程中,开始回采;在相邻工作面的下方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将下方工作面采空区相邻区域确定为滞后区域,将工作面前方区域确定为超前区域;在滞后区域内,在与下方工作面相对一侧,进行沿空留巷作业,通过采用切顶挡矸支柱和喷浆密闭网将下方工作面采空区与滞后区域隔离开来;通过拆除、运输和重新立设作业,不断将上方工作面采空区相邻滞后区域内立设的强力墩柱转移到下方工作面采空区的滞后区域内,强力墩柱通过对上方顶板的支护,在沿下方工作面采空区一侧形成可用于下方工作面开采的沿空巷道。
在上述相邻工作面沿空留巷联合支护方法中,所述强力墩柱为一个以上预制混凝土柱体的组合体,预制混凝土柱体在地面形成,在初次使用时从地面运输到井下,在立设强力墩柱时,在预制混凝土柱体与顶板之间通过浇注高水材料实现带压接顶。
在上述相邻工作面沿空留巷联合支护方法中,所述强力墩柱的各预制混凝土柱体之间通过卯榫结构进行组合。
在上述相邻工作面沿空留巷联合支护方法中,在切顶挡矸支柱和喷浆密闭网上方顶板区域还打有切顶锚索。
在上述相邻工作面沿空留巷联合支护方法中,通过现场矿压监测来进一步确定滞后区域和超前区域的范围,滞后区域和超前区域内应力集中系数均大于1。
在上述相邻工作面沿空留巷联合支护方法中,强力墩柱通过机械手或绞车吊装的方式实现运输和立设。
在上述相邻工作面沿空留巷联合支护方法中,强力墩柱的数量通过工作面顶板来压强度进行确定。
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技术优势:
(1)本发明中的强力墩柱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护强度,本身允许变形小,而且通过带压接顶支护,因此,本发明能够保证强力墩柱在上方工作面回采后,通过拆除高水材料接顶部分,较为容易地将强力墩柱移到下方工作面沿空留巷作业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57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