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信用卡一卡多产品模式的实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97123.8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804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刘星;吴晓渊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40/02 | 分类号: | G06Q40/02;G06Q20/34;G06F16/25;G06F16/2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叶敏华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信用卡 一卡多 产品 模式 实现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用卡一卡多产品模式的实现方法,包括:S1、根据移动端用户的开卡请求信息,在标准卡信息表中建立对应的产品模式信息表,其中,产品模式信息表中包含多个不同的产品模式;S2、在标准卡用户信息表中建立对应于不同产品模式的权益信息表;S3、根据移动端用户选择的产品模式,对该产品模式下产生的交易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以更新标准卡信息表和该产品模式对应的权益信息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传统实体卡与移动互联技术结合,将权益和功能通过后台数据实现,使一张卡包含多产品模式,能够有效降低银行卡片信息数据处理工作量、提升用户用卡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银行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信用卡一卡多产品模式的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在银行的信用卡产品中,除标准卡产品外,为了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偏好的用户需求,还会推出琳琅满目的各种卡产品,包括航空旅行、商超购物、游戏视频、汽车体育等系列,以具有更好的获客粘客特性。不同卡产品在取现、消费、免息期、利率及费用定价等功能上基本一致,其差别主要体现在卡面和权益上,基于联名方的特殊权益是吸引用户办卡的重要因素。用户出于自身需要,比如在已有一张标准卡的情况下,由于汽车卡产品在汽车加油上能产生更多优惠,就需要再申请一张汽车信用卡,这就导致同一用户持有同一银行多张信用卡。对银行而言,新用户新开卡的价值会远高于老用户加办卡,但老用户加办卡在征信审批、卡片制作、卡片邮寄、卡片管理等环节的成本消耗却与新用户相当;对用户而言,因联名方的会员权益加办卡造成拥有的卡片数量过多,也是一种不好的用卡体验,因为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管理卡片。
用户一卡多产品模式的需求,其本质上是对多种卡产品权益的需求,传统的实现方法是为用户开立多张实体卡,同时对应地建立多个额度和账户信息,且每张实体卡片均需要经历用户填写资料、录入、征信、额度审批、开卡制卡、邮寄卡片卡函等环节,具体流程如下:
1、用户通过分行、直销团队、网站或APP填写申请,银行收集信息后进入征信流程,对用户能否发卡、发卡额度进行审批;
2、审批通过后制出实体卡邮寄给用户,用户通过网络渠道或柜面激活卡片;
3、银行将用户相关资料给到联名方维护会员信息。
这种方法在用户加办卡时,需要完整的资料录入、征信审批、额度授信环节,不能简化运营流程;开立多张实体卡,会使银行产生额外的卡片信息数据处理工作量;此外,用户极有可能因为需要多持有一张实体卡而选择放弃申请,这无疑降低了用户的粘性,导致用户用卡体验差。
为此,本发明考虑在不增加用户实体卡的前提下,基于一张标准卡,提出一种一卡多产品模式的实现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信用卡一卡多产品模式的实现方法,通过集成多产品模式于一体,并将产品模式的选择权交予用户,从而降低银行卡片信息数据处理工作量、提升用户用卡体验。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信用卡一卡多产品模式的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移动端用户的开卡请求信息,在标准卡信息表中建立对应的产品模式信息表,其中,产品模式信息表中包含多个不同的产品模式;
S2、在标准卡用户信息表中建立对应于不同产品模式的权益信息表;
S3、根据移动端用户选择的产品模式,对该产品模式下产生的交易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以更新标准卡信息表和该产品模式对应的权益信息表。
进一步地,所述产品模式信息表中包含用卡优惠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31、根据移动端用户选择的产品模式,切换到标准卡中对应的产品模式信息表,以在该产品模式下进行交易,并记录交易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71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