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植物的组织培养方法及其装置以及代谢产物的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97669.3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006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饶君凤;吕伟德;凌霄;林紫怡;胡玉林;罗煦钦;边天煜;何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赵永强 |
地址: | 310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物 组织培养 方法 及其 装置 以及 代谢 产物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植物的组织培养方法及其装置以及代谢产物的生产方法,属于植物组织培养和代谢产物领域。植物的组织培养方法及其装置以及代谢产物的生产方法,通过明确植物的组织培养方法,优化愈伤组织培养流程,加快了愈伤组织的培养过程,并且通过优化生长素起到了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及生长作用,增长了其生长代谢物产量,由于目前的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和人们对于野生资源的盲目采集,造成许多野生植物趋于濒危,导致众多的生物天然活性物质来源减少,并且化学合成方法由于工艺复杂和费用高,同时易造成新的环境污染,本发明可以有效的增长植物天然活性物质的生产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组织培养和代谢产物领域,尤其涉及植物的组织培养方法及其装置以及代谢产物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地球上种类繁多、数量浩瀚的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从植物来的有机物包括初生代谢物和次生代谢物两大类。初生代谢物与植物生长、发育、繁殖直接相关,是植物获得能量的代谢,为植物体生存、生长、发育、繁殖提供能量和中间产物。次生代谢物是相对于初生代谢物而言,是以初生代谢的一些中间产物作为原料或前体,进行进一步的代谢过程。植物的这种次生代谢产物是释放能量过程中产生的物质,与植物生长、发育、繁殖无直接关系。但是这些次生代谢物往往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和经济利用价值,是人类防治疾病的天然活性物质(即药用有效成分)或有独特经济利用价值的天然产物。次生代谢机理至今仍是朦胧不清且公认研究难度大,但又是极有应用前景的研究领域。
现有的植物的组织培养方法及其装置以及代谢产物的生产方法,代谢产物产量交底,无法满足现有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代谢产物产量交底,无法满足现有需要问题,而提出的植物的组织培养方法及其装置以及代谢产物的生产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植物的组织培养方法及其装置以及代谢产物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采集当年新生幼茎及叶,茎切成3-4cm长的小段,叶切成1cm宽长条,用体积分数为2%的双氧水洗涤,并用自来水反复清洗后,采用流水冲洗1.5h,并用体积分数65%乙醇消毒40s,无菌水冲洗3-4次,再采用1g/L HgCl2消毒3-7min,之后无菌水冲洗4-5次备用;
S2、选用当年饱满种子,浸泡22h后剥去种皮后用清水反复冲洗,之后采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1min,无菌水冲洗3-4次,1g/L HgCl2,消毒15min,无菌水冲洗4-5次,接入1/2MS培养基中,保持温度为22-27℃左右下自然光照培养;
S3、将S2中发育完成的幼茎切成0.7cm长段,幼叶切成0.5cm*0.5cm的方块接种在S1中采集的备用材料上,之后放置在愈伤培养基中,进行愈伤组织培养;
S4、将S3中诱导的愈伤组织,在一代培养基上培养一代愈伤组织,培养完毕后,在继代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继代培养;
S5、取S4中的茎继代培养的第三代愈伤组织,在100ml三脚瓶中加入30ml B5培养基进行愈伤组织提取培养;
S6、将S5中培养的愈伤组织采集后放置于烘箱中80℃烘至恒重,粉碎后放入烧瓶中,加入体积分数为60%的酒精于75℃水浴中冷凝回流提取两次,每次1h,抽滤合并滤液,得到愈伤组织代谢物。
优选地,所述S3中的愈伤培养基中蔗糖35g/L,用琼脂8g/L固化,pH在愈伤培养基高压灭菌前将调至6.3,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2-27℃左右,暗光培养时将培养瓶放于不照光培养架上并用黑布覆盖,光照培养时,光照12h/d,光照强度1,000-1,500lx。
优选地,所述一代培养基为B5培养基,并添加0.5mg/LNAA和0.5mg/LB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76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