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纳米纤维弹性绷带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97939.0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411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潘维;于桂凤;李鹏;王娟;张志广;夏伟;姜凤硕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15/26 | 分类号: | A61L15/26;A61L15/28;A61L15/42;A61L15/44;A61F13/02;D01F9/00;D01F8/18;D01F6/70;D01D5/00;D04H1/4374;D04H1/728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8 | 代理人: | 赵明媚 |
地址: | 266109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纳米 纤维 弹性 绷带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复合纳米纤维弹性绷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纺丝液配置:亲水性天然高分子材料A溶于其溶剂制得纺丝液A,亲水性天然高分子材料B和药物有效成分混合溶于其溶剂制得纺丝液B,疏水性高分子材料溶于其溶剂制得纺丝液C;
(2)静电纺丝装置搭建:所述静电纺丝装置包括高压电源、供液机构、纺丝喷头和收集极,所述高压电源的正负极分别连接纺丝喷头和收集极;所述收集极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层叠设置的导电层、第一弹性膜和第二弹性膜,所述第一弹性膜和第二弹性膜均为绝缘材料,所述第一弹性膜和第二弹性膜均处于拉伸状态且固定安装在导电层上,所述第一弹性膜和第二弹性膜沿同方向拉伸,所述第一弹性膜的拉伸量大于第二弹性膜,所述第一弹性膜上沿其拉伸方向均匀排列多个条形凹槽,所述条形凹槽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一弹性膜拉伸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弹性膜上均匀密布圆形通孔;当所述第一弹性膜和第二弹性膜处于未拉伸时,所述条形凹槽的槽宽小于圆形通孔直径;所述导电层设为金属板,所述第一弹性膜沿其拉伸方向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部件固定在金属板上,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部件可拆卸的连接金属板;所述第二弹性膜沿其拉伸方向的一端也通过第一连接部件固定在金属板上,另一端通过第三连接部件可拆卸的连接金属板;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为抵接在第二弹性膜上表面的第一压条,所述第一压条垂直于所述第二弹性膜拉伸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压条两端部均设有可穿设第一固定螺栓的第一通孔,所述金属板上对应所述第一通孔设置第一螺孔组件,所述第一螺孔组件包括两个与第一固定螺栓相适配的第一螺孔,两个第一螺孔分设于两个第一通孔正下方,所述第一压条两端部分别通过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的第一固定螺栓连接所述第一螺孔;
(3)电纺吸水层:将纺丝液A注入静电纺丝装置的供液机构中,开启静电纺丝装置,调整纺丝参数,在所述收集极的第二弹性膜上电纺一层纳米纤维膜作为吸水层后,关闭静电纺丝装置;
(4)电纺载药层:将供液机构清理干净,将纺丝液B注入所述供液机构中,开启静电纺丝装置,调整纺丝参数,在所述吸水层上表面直接电纺一层纳米纤维膜作为载药层后,关闭静电纺丝装置;
(5)电纺保护层:将供液机构清理干净,将纺丝液C注入所述供液机构中,开启静电纺丝装置,调整纺丝参数,在所述载药层上表面直接电纺一层纳米纤维膜作为电纺保护层后,关闭静电纺丝装置,即在收集极上制得了三层复合纳米纤维膜;
(6)取膜:将第二弹性膜和第一弹性膜恢复原长,所得三层复合纳米纤维膜随之收缩形成双褶皱结构,将三层复合纳米纤维膜自第二弹性膜上取下,即得复合纳米纤维弹性绷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纳米纤维弹性绷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性天然高分子材料A和亲水性天然高分子材料B均为壳聚糖、海藻酸钠、明胶、聚氧化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药物有效成分为表皮生长因子、抗生素、抗瘢痕凝胶、黄芪多糖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疏水性高分子材料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尼龙-66、聚偏氟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纳米纤维弹性绷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为:称取0.6g壳聚糖、0.01g聚氧化乙烯混合作为亲水性天然高分子材料A,加入6.8ml蒸馏水,常温下搅拌使其溶于蒸馏水得纺丝液A;称取0.4g壳聚糖、0.01g聚氧化乙烯混合作为亲水性天然高分子材料B,加入0.3g黄芪多糖作为药物有效成分,加入6.0g酒精常温下搅拌使亲水性天然高分子材料B和黄芪多糖溶于酒精得纺丝液B;称取0.6g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作为疏水性高分子材料,加入4.4ml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40℃下搅拌使其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得纺丝液C。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纳米纤维弹性绷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和步骤(4)的纺丝参数均为纺丝温度40℃,纺丝距离12cm,纺丝液推进速度0.75ml/h,纺丝电压10.5kV;所述步骤(5)的纺丝参数为纺丝温度40℃,纺丝距离12cm,纺丝液推进速度0.75ml/h,纺丝电压12.5k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农业大学,未经青岛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793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