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软包电池上下料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98045.3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446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曹骥;曹政;刘伟;郭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杭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1/00 | 分类号: | B65G61/00;B65G47/9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黄美娟;王兵 |
地址: | 311251 浙江省杭州市萧***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上下 机构 | ||
一种软包电池上下料机构,包括上层操作单元和下层执行单元,其中上层操作单元安装于下层执行单元的顶部,下层执行单元的底部固装于地面上,其中:所述上层操作单元包括上机架组件、操作控制部以及PC控制部,所述上机架组件安装连接在下层执行单元的顶部;上机架组件上安装观察门组件;所述操作控制部包括PC显示器门组件和触摸屏门组件,均安装于上机架组件上;所述下层执行单元包括下机架组件和由托盘拆码垛机构、倍速链组件、托盘机械手装置、电池输送及扫码装置、水车机械手装置、软包电池上料输送线及假电池输送线构成的执行部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运行效率高、结构模块化、控制精度高、成本低、适应电池尺寸范围广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包电池上下料机构,属于锂电池物流领域。
背景技术
在电池生产过程中,软包锂电池要经过高温化成、分容、OCV(Open CircuitVoltage,开路电压)测试,这一系列测试过程中,需要将电池从托盘中运输到测试线上。在电池运输的过程中,会涉及到机械手对电池的夹取、运输、扫码,直到最终的测试。为了提高设备运作效率,我们需要解决从夹取到扫码等过程的全自动化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运行效率高、结构模块化、控制精度高、成本低、适应电池尺寸范围广的软包电池上下料机构。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软包电池上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操作单元和下层执行单元,其中上层操作单元安装于下层执行单元的顶部,下层执行单元的底部固装于地面上,其中:
所述上层操作单元包括上机架组件、操作控制部以及PC控制部,所述上机架组件安装连接在下层执行单元的顶部,上机架组件与下层执行单元顶部形成用于保护设备内部各个机构的封闭空间;上机架组件上安装观察门组件,用于观察设备内部运行状况,并且可通过打开观察门进入设备内部进行检查;所述操作控制部包括PC显示器门组件和触摸屏门组件,均安装于上机架组件上,其中PC显示器门组件用于支撑PC显示器和读取PC存储的设备信息;触摸屏门组件用于支撑设备的触摸屏,且用于手动向设备发出动作指令;PC控制部包括PC控制器和PC显示器,其中PC控制器设置在上机架组件内,并PC控制器的控制端口分别与下层执行单元的各个执行部件的执行端口信号连接,用于控制下层执行单元的各个执行部件运行,PC控制器的显示端口与PC显示器电连接,用于将读取的PC控制器信息显示在PC显示器上,PC控制器的设置端口与触摸屏门组件信号连接,用于接收触摸屏门组件的触摸屏信号传输至各个执行部件;
所述下层执行单元包括下机架组件和由托盘拆码垛机构、倍速链组件、托盘机械手装置、电池输送及扫码装置、水车机械手装置、软包电池上料输送线及假电池输送线构成的执行部件,下机架组件的顶部安装上机架组件,底部安装在地面上,用于安装和支撑下层执行单元的各个机构;托盘拆码垛机构、倍速链组件、托盘机械手装置、电池输送及扫码装置、水车机械手装置、软包电池上料输送线及假电池输送线均与PC显示器信号连接,使得执行部件受控于PC显示器;
下机架组件的堆垛区安装至少一套托盘拆码垛机构,托盘拆码垛机构设置在外部的上料机构与倍速链组件之间,用于将来料的双层托盘拆成单层托盘进行上料,把回料的单层托盘堆叠成双层托盘进行下料;
倍速链组件铺装于下机架组件的中转区,并位于托盘拆码垛机构的下游输出部旁,用于将托盘拆码垛机构输出的电池中转输送至下游的电池输送及扫码装置上;
电池输送及扫码装置设置在下机架组件的扫码区,并位于倍速链组件下游,包括电池扫码输送部和扫码部,电池扫码输送部铺装在倍速链组件与软包电池上料输送线之间的扫码区,电池扫码输送部的上游输入端设置在倍速链组件的下游输出端,下游输出端延伸至软包电池上料输送线的上游输入端,用于在电池输送及扫码装置和软包电池上料输送线之间运送单组软包电池;扫码部设置在电池输送部上方,并且扫码部对准电池扫码输送部,扫码部的信号传输端口与PC显示器的信号传输端口信号连接,用于对电池扫码输送部上的电池进行扫码识别并存储电池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杭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杭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80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型竖流沉淀池
- 下一篇:一种用于机械加工的旋转夹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