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网络安全约束的电能价值评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98613.X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897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宋大为;白宏坤;杨萌;李虎军;尹硕;刘军会;邓方钊;赵文杰;杨钦臣;柴哲;马任远;金曼;李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50/06 | 分类号: | G06Q50/06;G06F30/20;G06Q10/06;H02J3/00;H02J3/06 |
代理公司: | 郑州知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32 | 代理人: | 季发军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二***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网络安全 约束 电能 价值 评估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网络安全约束的电能价值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构建基于交流最优潮流的节点边际电价模型;步骤二、建立基于网络安全约束的节点边际电价模型的约束条件,包括等式约束和不等式约束,所述的等式约束包括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平衡条件,所述的不等式约束包括节点电压约束、机组出力约束和输电线路潮流约束;步骤三、选择原对偶内点法对节点边际电价模型进行求解,得到电能价值评估影响因素;步骤四、在步骤三得到的电能价值评估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进行仿真验证。本发明交流节点边际电价模型有效,能够正确评估电能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市场机制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网络安全约束的电能价值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力工业通过发电设备将煤炭、天然气、石油、核燃料、风能、太阳能、水能、潮汐能等一次能源转换为二次能源,再通过输电、变电与配电系统供给用户,起到生产、输送和分配电能的作用,其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和人民日常需求密切相关。
传统电力工业的运营模式采用垂直一体化垄断模式,由电力企业垄断发电、输电、配电和售电等电力生产、消费的各个环节,难以鼓励电力行业实现有效运营,增加了企业管理难度,不利于电力工业效率的提升。时代的发展证明电力工业的市场化改革为必不可挡的趋势。在电力行业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把生产、输送和分配电能的各环节分开并相应建立独立企业,可实现电力企业管理的专业化,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长期稳定发展。目前,我国的电力系统正逐步进行市场化改革,致力于引导形成统一开放、协调联动的电力市场体系。电力企业开始竞价上网,大客户直购电稳步进行,试点工作将逐步推广,电力市场化改革正有序深入地推进。
电力市场通过电价来体现电能的价值,电价制度的改革无疑是电力市场改革的第一步。建立有效、可靠的电价机制以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是电力工业改革的目标。合理的电价制度将为市场参与者提供直观的经济信号,促进电力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我国关于电价定价机制确立的研究仍在逐步探索的阶段。
目前在电力现货市场交易中,通行的价格机制为按市场参与者的报价进行结算(Payasbid,PAB)或者按照市场边际出清价格结算,后者是一种统一的价格机制,即各市场参与者按照统一的市场边际出清价格结算,此机制运行效率更高。电力市场中边际价格的出清机制由系统边际电价(System Marginal Price,SMP)过渡到区域边际电价(ZonalMarginal Price,ZMP),再发展到节点边际电价(Locational Marginal Price,LMP)。系统边际电价只在系统不会发生阻塞时才起作用,其形成过程未考虑输配电损耗或阻塞,即整个市场中所有节点的电价均相等。若在市场出清时计及输电网络安全约束,则能够在市场出清的同时进行阻塞管理,形成包含输配电损耗分量和阻塞分量的出清电价,把一些不容易发生输电阻塞的节点划分到一个区域内,采用统一的区域边际电价进行结算,可提高出清效率。
目前普遍认为,节点边际电价机制为最有效、最可靠的电力市场定价机制,在北美、澳大利亚、新加坡、新西兰等地的集中式电力市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节点边际电价理论最早于80年代提出,是指在满足发电设备运行特性和相应约束条件的情况下,在某一节点增加单位负荷需求时的边际成本,即代表在某时间、某地点消费“多一度电”所需要增加的成本。系统运行的安全性要求形成输电线路约束,可能造成输电网络阻塞的发生。当输电线路无阻塞且不计及网络损耗时,系统中所有节点的边际电价相同,即等于系统边际电价的值;在有约束条件下各节点电价不同,可反映电能在系统中在不同时刻,于不同位置的价值,即反映特定节点的电力供需关系。节点边际电价在时间维度的变化映射出用户负荷需求的变化;在空间维度的变化映射出网络损耗与线路传输阻塞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郑州大学,未经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86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