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偏心套装置、发动机压缩比可变装置、动力系统及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98762.6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91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王京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75/04 | 分类号: | F02B7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合智同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5 | 代理人: | 李杰 |
地址: | 201804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偏心 装置 发动机 压缩比 可变 动力 系统 汽车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偏心套装置、发动机可变压缩比装置、动力系统和汽车。该偏心套装置包括:齿盖和无齿盖,所述齿盖和所述无齿盖均为半圆环状,以使所述齿盖和所述无齿盖相互对合固接时形成外圆面以及内孔;所述外圆面相对于所述内孔具有偏心,所述偏心套装置通过所述内孔安装在发动机的曲拐轴径上,所述齿盖上设置的啮合齿与所述发动机的驱动齿轮相互啮合,使所述偏心套装置能够绕所述曲拐轴径旋转,以通过所述外圆面的轴线与所述发动机的曲轴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的变化改变所述发动机的有效曲拐半径。该装置结构简单可靠,能够有效的改变发动机的有效曲拐半径,进而改变发动机的压缩比。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偏心套装置、发动机压缩比可变装置、动力系统及汽车。
背景技术
在汽车发动机领域,具有较大压缩比的发动机能够获得相对较大的热效率,但是发动机的压缩比设计过大又会引起发动机的爆震,严重影响发动机零部件的寿命,因而,较为理想的情形是:在大负荷时,发动机能够具有较小的压缩比以获得较高的功率和扭矩;在中、低负荷时,发动机能够具有较大的压缩比以获得较高的热效率。但是,现有发动机曲轴的曲拐半径固定不变,难以达到上述理想的情形。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偏心套装置、发动机压缩比可变装置、动力系统及汽车,用以克服或缓解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一种偏心套装置,包括:齿盖和无齿盖,所述齿盖和所述无齿盖均为半圆环状,以使所述齿盖和所述无齿盖相互对合固接时形成外圆面以及内孔;所述外圆面相对于所述内孔具有偏心,所述偏心套装置通过所述内孔安装在发动机的曲拐轴径上,所述齿盖上设置的啮合齿与所述发动机的驱动齿轮相互啮合,使所述偏心套装置能够绕所述曲拐轴径旋转,以通过所述外圆面的轴线与所述发动机的曲轴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的变化改变所述发动机的有效曲拐半径。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内孔的周向设置有油槽,所述油槽相对于所述内孔具有偏心。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圆面相对于所述内孔的偏心方向与所述油槽相对于所述内孔的偏心方向一致。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齿盖和/或所述无齿盖上设有油孔,所述油孔沿所述内孔的径向设置,用于连通所述外圆面和所述油槽。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油槽位于所述内孔的轴向中部。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圆面的轴线、所述内孔的轴线以及所述油槽的轴线均位于所述齿盖和所述无齿盖的对合固接面上。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啮合齿位于所述齿盖的轴向端部,且沿所述外圆面的周向设置。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无齿盖上设有第一凸台,所述齿盖上设有第二凸台,所述齿盖和所述无齿盖通过所述第一凸台、所述第二凸台进行对合固接。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台上设有第一安装沉孔,所述第二凸台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沉孔相适配的第二安装沉孔;所述齿盖和所述无齿盖通过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沉孔和所述第二安装沉孔内的定位套定位进行对合固接。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沉孔与所述螺栓连接孔同轴心,和/或所述第二安装沉孔与所述螺纹孔同轴心。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平衡部,所述平衡部位于所述外圆面上,且沿所述外圆面相对于所述内孔的偏心方向的相反方向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压缩比可变装置,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偏心套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安装有上述任一所述的发动机压缩比可变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87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硫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燃烧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电磁反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