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溶液浓缩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99030.9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753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文燕;苏峰;黄辉荣;崔平;李俊标;谢中建;占康乐;姬燕华;周忠;吴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隆铜业有限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00 | 分类号: | B01D1/00;B01D1/30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44021***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溶液 浓缩 方法 | ||
1.一种溶液浓缩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根据待浓缩液的浓度、浓缩液的目标浓度得到需蒸发分离的水量V,设定分离罐(10)内浓缩液的目标温度值,获得对应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气压及水分蒸发速度v,进而设定真空度限值,设定分离罐(10)内浓缩液的容量及进液速度、出液速度确定待浓缩液的蒸发时长t,使V=vt;
步骤2:进液调节阀(11)、出液调节阀(12)、真空泵(33)与分离罐(10)的内腔连通;开启并调节进液调节阀(11)、出液调节阀(12)、真空泵(33)和换热介质入口调节阀(21)、换热介质出口调节阀(22),使分离罐(10)内浓缩液的温度值、罐内真空度及进液速度、出液速度达到目标限值;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维持分离罐(10)内待浓缩液的液位在罐体高度的
步骤22:关闭进液调节阀(11)、出液调节阀(12),开启真空泵(33)使分离罐(10)内的真空度满足限值要求,加热待浓缩液;
步骤23:当分离罐(10)内的待浓缩液的温度达到设定的目标温度后,定时取样测量浓缩液的浓度;
步骤24:当取样测量的浓缩液达到目标浓度后,开启进液调节阀(11)、出液调节阀(12),此时,单位时间内分离罐(10)罐腔内的进液量、出液量与水分蒸发量相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液浓缩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3:监测分离罐(10)内待浓缩液的温度值及罐内真空度,若其超出限值,回到步骤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液浓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待浓缩液中铜离子的质量浓度为35×10-3g/cm3,浓缩液的目标浓度为1.38~1.42g/cm3,分离罐(10)内浓缩液的温度限值为70~90℃、真空度限值为60~73K/Pa,进液量为9cm3/h,出液量为6cm3/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液浓缩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1中,分离罐(10)内待浓缩液的液位在分离罐(10)高度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液浓缩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热待浓缩液的加热单元设于分离罐(10)的罐身处/罐内,换热介质入口调节阀(21)、换热介质出口调节阀(22)与包覆在分离罐(10)外的加热腔/布设在分离罐(10)内的管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液浓缩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热待浓缩液的加热单元设于分离罐(10)外,分离罐(10)通过热浓缩液进管(14)、热浓缩液出管(15)与加热部(20)连通,热浓缩液进管(14)和/或热浓缩液出管(15)上设有循环泵(13),循环泵(13)提供动力驱使浓缩液在加热部(20)、热浓缩液进管(14)、分离罐(10)、热浓缩液出管(15)内输送或循环流动;进液调节阀(11)位于加热部(20)的上游,出液调节阀(12)与热浓缩液出管(15)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液浓缩方法,其特征在于:分离罐(10)上的排汽口处设有除沫器(43),分离得到的蒸汽流经除沫器(43)在真空泵(33)的作用下排出罐体;分离罐(10)与真空泵(33)之间的管道上设有负压测量仪(31)、负压调节阀(32);分离罐(10)内设有温度计(41),温度计(41)的底端位于待浓缩液的液面下方,分离罐(10)内设有液位计(42)或分离罐(10)的罐身上设有视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隆铜业有限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隆铜业有限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903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