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人机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00236.9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752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发明(设计)人: | 董彦非;李继广;孙俊磊;王飞;张庆;谯盛军;魏佳豪;唐家坤;严天健;李二博;李嘉兴;张锐佳;白楠楠;张天阳;易俊杰;吴悦;刘豪定;龙喜洋;张兆杨;王昭质;陆南;何凯;刘庆;郭晓阳;封承霖;李以撒;夏雁博;王怡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航空学院 |
主分类号: | B64C39/02 | 分类号: | B64C39/02;B64C1/00;B64C5/02;B64C5/06;B64C1/06;B64C3/18;B64C9/18;B64C25/34;B64C3/28 |
代理公司: | 61223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梁静 |
地址: | 710077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身 垂尾 起落架 机罩 机翼 飞行器技术领域 并列设置 动力设备 对称设置 快速拆卸 上下设置 外形设计 装载空间 大迎角 抗侧风 支撑机 机鼻 身架 小翼 在机 组装 | ||
1.一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1)、平尾(2)、起落架(3)、两个机翼(4)、垂尾(5)和尾撑(6),所述起落架(3)设置在所述机身(1)底部,两个所述机翼(4)对称设置在所述机身(1)的两侧,两个所述垂尾(5)并列设置在所述机身(1)后方,所述平尾(2)设置在两个所述垂尾(5)顶部并与所述垂尾(5)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垂尾(5)底部分别通过两个所述尾撑(6)与所述机身(1)后侧两端连接;
所述机身(1)包括机身架和机罩(11),所述机罩(11)上下设置有中线,所述机身架上设置有动力设备(7),所述机身架设置在所述机罩(11)内,并支撑所述机罩(11);
所述机罩(11)顶部为向上拱起的曲面结构,所述机罩(11)的前侧机鼻部位向内收缩、且机鼻下弯,所述机罩(11)的后侧中间向四周隆起形成柱状尾翼(12),所述机罩(11)两侧分别开设有机翼安装孔(13),所述机翼安装孔(13)外侧设置有机翼安装套(14),两个所述机翼安装套(14)后方均设置有尾撑杆连接件(15),所述机罩(11)顶部开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上设置有盖板(16);
两个所述机翼(4)分别与两个所述机翼安装套(14)配合,并与所述机身架可拆卸连接,两个所述尾撑(6)分别与两个尾撑杆连接件(15)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架包括机身前置安装碳管(17)、机身后置安装碳管(18)、两根并排设置的支撑梁(19)和与所述支撑梁(19)垂直设置的一组油箱隔框(110),所述支撑梁(19)穿过所述油箱隔框(110)底部,所述油箱隔框(110)两侧的所述支撑梁(19)上均设置有设备安装板(111),所述动力设备(7)安装在所述设备安装板(111)上;
两个所述油箱隔框(110)之间设置有油箱(112),两个所述油箱隔框(110)两侧分别正对一个所述机翼安装孔(13),所述机身前置安装碳管(17)和机身后置安装碳管(18)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油箱隔框(110)的外侧;
所述支撑梁(19)前端设置有前侧机身隔框(113),所述前侧机身隔框(113)外壁设置有光电吊舱安装板(114),所述光电吊舱安装板(114)上安装有光电吊舱(115),所述光电吊舱安装板(114)上靠近所述前侧机身隔框(113)设置有前起落架转轴(116);所述支撑梁(19)后端设置有尾部隔框(117),所述尾部隔框(117)通过副梁(118)与后侧的所述油箱隔框(110)连接;所述柱状尾翼(12)与所述尾部隔框(117)和副梁(118)所在的位置匹配,所述光电吊舱(115)下端穿过所述机罩(11)的前侧底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4)包括主翼(41)、副翼(42)和翼梢小翼(43),所述主翼(41)包括主翼罩(411)和设置在所述主翼罩(411)内支撑所述主翼罩(411)的主翼架,所述主翼架包括机翼前置安装碳管(412)、机翼后置安装碳管(413)、并排设的前翼肋(414)、后翼肋(415)、位于所述前翼肋(414)和后翼肋(415)之间的多个中间翼肋(416)及并排设置的两个机翼梁(417),两个所述机翼梁(417)均穿过所述前翼肋(414)、中间翼肋(416)和后翼肋(415),所述机翼前置安装碳管(412)和机翼后置安装碳管(413)均穿过所述前翼肋(414);所述前翼肋(414)与所述机翼安装套(14)配合,所述机翼前置安装碳管(412)与所述机身前置安装碳管(17)可拆卸连接,所述机翼后置安装碳管(413)与所述机身后置安装碳管(18)可拆卸连接;
所述副翼(42)包括副翼罩(421)和设置在所述副翼罩(421)内并带动所述副翼罩(421)转动的副翼架,所述副翼架包括转轴(422)和均匀设置在所述转轴(422)上的多个支撑片(423),所述转轴(422)两端分别与所述后翼肋(415)与其中一个所述中间翼肋(416)转动连接,所述副翼罩(421)底部通过铰接部件(8)与所述主翼罩(411)底部铰接;
所述翼梢小翼(43)包括小翼罩(431)和固定在所述小翼罩(431)内侧的两根小翼梁(432),两根所述小翼梁(432)均穿过所述后翼肋(415)并与所述后翼肋(415)固定连接,所述小翼罩(431)尾部向上翘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航空学院,未经西安航空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0023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