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00552.6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614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饶汀 | 申请(专利权)人: | 饶汀 |
主分类号: | B09C1/08 | 分类号: | B09C1/08;B09C1/10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道智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96 | 代理人: | 施翔宇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污染 土壤 修复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有机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有机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包括:将被污染的土壤挖掘出,加入水和稀盐酸,搅拌,使其泥浆化,在修复反应器中设置多层筛板,每层筛板附着催化剂,先将氢气通入反应器,氢气通入量为500~800ml/min,10~12小时后,用氮气置换,然后将泥浆通入反应器中,加压,提高压力为3~3.5公斤,加热温度至250℃,泥浆通入量为100~120ml/min,反应器出口所得处理后的泥浆,最后,向处理后的泥浆中加入有益微生物及有机颗粒肥,再填埋回原地。本发明创造性的采用了特殊的催化剂使得土壤中的芳香族化合物能够得到有效的去除。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有机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土壤有机污染主要包括化学农药污染、焦化类有机污染物污染及石油类有机污染物污染等。尤其是后两类污染,最难处理。
多环芳烃是焦化类工业场地土壤中最常见的有机污染物,包括萘、蒽、菲、芘等150余种化合物。多环芳烃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性,且其毒性随着苯环的增加而增加。目前己知的500多种致癌化合物中,有200多种是多环芳烃及其衍生物。其中,苯并芘、蒽等具有强致癌性。多环芳烃很容易吸附在土壤颗粒上,并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进入人体,从而诱发皮肤癌、肺癌、直肠癌、膀胱癌等。
石油类物质渗入土壤的量超过土壤的自净容量后,积累的油类物质将长期残留于其中,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土壤通透性;还会黏着在植物根系上,阻碍植物根系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引起根系腐烂,影响农作物生长或者穿透到植物组织内部,破坏植物正常生理机能,严重影响土壤的生产力和农作物产量。石油中的苯、甲苯、二甲苯等单环芳烃危害较大,其急性中毒主要作用于人体神经系统,慢性中毒主要作用于造血组织和神经系统。如果较长时间与较大浓度污染物接触,还会引起恶心、头疼、眩晕等症状。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由于上述两种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为单环芳烃和多环芳烃,那么其核心关键是要去除芳香族化合物。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该修复方法为异位修复,利用特定的催化剂进行去芳烃反应,可以彻底的去除污染物。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提供的有机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包括:将被污染的土壤挖掘出,加入水和稀盐酸,搅拌,使其泥浆化,在修复反应器中设置多层筛板,每层筛板附着催化剂,先将氢气通入反应器,氢气通入量为500~800ml/min,10~12小时后,用氮气置换,然后将泥浆通入反应器中,加压,提高压力为3~3.5公斤,加热温度至250℃,泥浆通入量为100~120ml/min,反应器出口所得处理后的泥浆,最后,向处理后的泥浆中加入有益微生物及有机颗粒肥,再填埋回原地。
具体的,所述的催化剂的活性物质为镍、镧,载体为活性氧化铝;所述的镍、钼以氧化态的形式存在。所述催化剂的镍含量为30~35%,钼含量为1~2%,其余为氧化铝。
更具体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以活性氧化铝球为载体,将其浸入含Ni+、Mo+的溶液中,浸渍8~10小时,然后烘干,烘干后进行焙烧,焙烧温度为1200℃,时间为2~3小时,结束后,冷却,即得。所述催化剂的为球型,直径小于5mm。
具体的,所述的有益微生物主要含有以乳酸菌、酵母菌、光合菌。
具体的,所述的有机颗粒肥含有:纤维素、脂肪、蛋白质、氨基酸、激素、腐殖酸、矿物质养分。所述的矿物质养分为氮磷、钾、硫、钙、镁、微量元素。
具体的,所述被污染的土壤、水、稀盐酸的比例为1:10~20:0.1~0.2。
具体的,所述处理后的泥浆与有机颗粒肥的比例为1:0.1~0.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饶汀,未经饶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005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