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同轴电缆结构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01682.1 | 申请日: | 2017-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284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王醒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富通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2 | 分类号: | H01B7/02;H01B7/17;H01B7/28;H01B13/00;H01B13/016;H01B13/06;H01B13/14;H01B13/22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联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89 | 代理人: | 朱林军 |
地址: | 3114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轴电缆 结构 制造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同轴电缆结构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PE在第一包覆装置中加热熔融并注入第一包覆装置上的包覆模具中;导体线芯表面裹上PE材质的第一包覆层;PE加热熔融并注入技第二包覆装置中,导体线芯表面包裹上发泡绝缘层和第二包覆层;导体线芯穿过金属屏蔽层包覆装置,表面套设上一层金属屏蔽层;ABS加热熔融并注入第三包覆装置,导体线芯匀速穿过第三包覆装置,表面裹上ABS材质的密封层;导体线芯穿过冷却装置,ABS材质的密封层冷却固化。通过在金属屏蔽层外包覆密封层,可以有效延长同轴电缆结构的存放时间,提升了使用的灵活性,避免了氧化变质甚至报废情况的发生,节约了物料成本。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7年09月27日,申请号为201710890783.9,发明名称为“同轴电缆结构及其制造和使用方法”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同轴电缆领域,特别是一种同轴电缆结构及其制造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同轴电缆的结构由内至外依次为导体线芯、绝缘发泡层、金属屏蔽层和护套。由于为了避免绝缘发泡层的鱼鳞状表面影响电缆的性能,在导体线芯和绝缘发泡层,以及绝缘发泡层和金属屏蔽层之间还会各设有一层包覆层。电缆在生产过程中由导体线芯开始一层层包覆上各种材质,最终制成同轴电缆。
问题在于,出于对同轴电缆的应用环境、使用寿命和成本的考量,往往会在PE(聚乙烯)、PVC(聚氯乙烯)、PUR(聚氨酯)、XLPE(交联聚乙烯)等多种材质中进行挑选合适的材料制作护套。护套因为需要长期与外界接触,需要经历耐温、耐候、抗冲击等多种影响,其厚度往往占据同轴电缆直径的一半以上,将其从电缆上剥除需要耗费较多的工时和人力物力,因此当同轴电缆完成金属屏蔽层的套设操作之后经常不会立即包覆上护套,而是收卷存放起来,根据最终实际的应用环境包覆上相应材质的护套。问题在于,金属屏蔽层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存放,金属会因为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分发生氧化锈蚀,导致电缆的品质和性能下降,甚至只能报废销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同轴电缆结构及其制造和使用方法。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同轴电缆结构,由内至外依次为导体线芯、绝缘发泡层和金属屏蔽层;所述导体线芯和绝缘发泡层之间设有第一包覆层,所述第一包覆层为PE材质的包覆层;所述绝缘发泡层和金属屏蔽层之间设有第二包覆层,所述第二包覆层为PE材质的包覆层;所述金属屏蔽层外包绕有一层密封层,所述密封层为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塑料材质,密封层的厚度在15-20μm之间。
在金属屏蔽层包覆完成后再在外侧包覆一层塑料进行密封,使金属屏蔽层和空气完全隔绝开,即使存放较长的时间也不会发生氧化锈蚀,保证了同轴电缆的信号传输质量。因为ABS耐候性不佳,通常不会选作护套的材料,但作为收卷存放时的临时密封层,密封时间相比于使用寿命来说相当短,且存放环境多为厂房仓库,其密封和抗老化性能完全可以满足需要。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包覆层厚度在15-20μm之间。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包覆层厚度在35-40μm之间。
第二包覆层比第一包覆层更加远离导体线芯,圆周表面拉伸张力也更大一些,因此裹覆上去的第二包覆层的厚度大于第一包覆层的厚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的同轴电缆结构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PE在第一包覆装置中加热熔融并注入第一包覆装置上的包覆模具中;导体线芯匀速穿过第一包覆装置,表面裹上PE材质的第一包覆层;
导体线芯穿过冷却装置,PE材质的第一包覆层冷却固化;
绝缘发泡塑料加热熔融,再由气泵打入惰性气体的气泡后,通过螺杆搅拌并输送进挤塑装置,PE加热熔融并注入技第二包覆装置中,导体线芯匀速运动依次穿过挤塑装置和第二包覆装置,表面包裹上发泡绝缘层和第二包覆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富通电线电缆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富通电线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016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