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蛭芎胶囊的医药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02344.X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08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殷军;翟健秀;刘志惠;韩娜;李嗣凯;任兆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药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537 | 分类号: | A61K36/537;A61K9/48;A61P9/10;A61K35/62 |
代理公司: | 沈阳飞扬灵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55 | 代理人: | 靳玲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胶囊 医药 用途 | ||
本发明属于中成药技术领域,涉及复方中成药蛭芎胶囊的医药用途,具体涉及蛭芎胶囊在制备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药物中的应用。所述蛭芎胶囊由水蛭、川芎、葛根、益母草及丹参组成。本发明采用高脂饮食(HFD)诱导的大鼠AS模型研究ZXC对已形成的AS斑块的治疗效果,发现ZXC能够显著降低模型大鼠的血脂水平,并显著缩小已形成的AS斑块,改善AS斑块钙化水平,降低动脉内膜增厚程度,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避免已有药物导致的出血、胃肠道不适及肝毒性等副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成药技术领域,涉及复方中成药蛭芎胶囊的医药用途,具体涉及蛭芎胶囊在制备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动脉血管的进展性病变,可导致血管内膜增厚、脂质沉积和慢性炎症,并在发病部位形成明显的粥样硬化斑块(AS斑块)。在疾病发展晚期,AS斑块可能破裂并导致致命后果:当斑块破裂,其中所含的脂质和细胞碎片会立即释放到血管腔内导致血栓形成,并可能立即引起心脏病和中风发作。目前针对AS的治疗通常伴有副作用,如出血、胃肠道不适和肝毒性等。
复方中成药蛭芎胶囊(ZXC)是水蛭、川芎、葛根、益母草及丹参提取物的等量混合物,目前主要用于瘀血阻络所致的眩晕、头痛、语言蹇涩、肢体麻木疼痛,现有技术中没有蛭芎胶囊用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蛭芎胶囊的新的医药用途,即蛭芎胶囊在制备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药物中的应用。
进一步,本发明提供了蛭芎胶囊在制备治疗已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蛭芎胶囊由水蛭、川芎、葛根、益母草及丹参组成,其中水蛭:川芎:葛根:益母草:丹参=1:1:1:1:1。
本发明采用高脂饮食(HFD)诱导的大鼠AS模型研究ZXC对已形成的AS斑块的治疗效果,发现ZXC能够显著降低模型大鼠的血脂水平,并显著缩小已形成的AS斑块,改善AS斑块钙化水平,降低动脉内膜增厚程度,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避免已有药物导致的出血、胃肠道不适及肝毒性等副作用。
附图说明
图1:高脂饲料联合VD3造模在大鼠胸主动脉形成明显AS斑块(12周):A,空白组;B,造模组
图2:蛭芎胶囊给药显著减少大鼠胸主动脉内已形成的AS斑块:A,空白组;B,造模组;C,阳性药组;D,蛭芎胶囊低剂量组;E,蛭芎胶囊高剂量组;F,各组AS斑块面积与血管内壁总面积比率。
图3:蛭芎胶囊给药显著降低大鼠血脂水平:**造模组与空白组相比p<0.01;#阳性药组与造模组相比p<0.05;##阳性药组与造模组相比p<0.01;&蛭芎胶囊低剂量给药组与造模组相比p<0.05;&&蛭芎胶囊低剂量给药组与造模组相比p<0.01;+蛭芎胶囊高剂量给药组与造模组相比p<0.05;++蛭芎胶囊高剂量给药组与造模组相比p<0.01。
图4:大鼠胸动脉的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sson-Trichrome三色染色和von-Kossa染色:蛭芎胶囊显著改善AS大鼠血管内壁的增厚、胶质纤维富集及钙化现象:**造模组与空白组相比p<0.01;##阳性药组与蛭芎胶囊给药组与造模组相比p<0.01。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发明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及科学术语的含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常规含义相同。为使本发明所解决技术问题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蛭芎胶囊(ZXC,批号171103)购自山西千汇药业有限公司,大鼠订购自辽宁长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测定试剂盒购自南京建城生物工程研究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药科大学,未经沈阳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023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