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树脂调控促进芬顿氧化效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02471.X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704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张炜铭;牛志华;潘丙才;汪林;吕振华;吕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江苏南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江苏瑞途律师事务所 32346 | 代理人: | 陈彬;蒋海军 |
地址: | 21009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树脂 调控 促进 氧化 效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利用树脂调控促进芬顿氧化效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工业废水通过预处理单元去除工业废水中的悬浮物;(2)将步骤(1)处理后的废水通过装填有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树脂塔,将处理出水的pH值波动控制在一定范围;(3)将步骤(2)处理后的出水进入芬顿氧化反应池进行处理。所述树脂塔中包括有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塔和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塔。本发明的利用树脂调控pH控制芬顿氧化进水pH的方法,通过将预处理后的废水首先通过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处理,出水再进入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利用树脂的离子交换作用使废水的pH值处在稳定的波动范围,显著提高芬顿氧化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利用树脂调控促进芬顿氧化效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城市和工业的快速发展,水污染日益加剧,尤其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高浓度有机污染物和有毒有害污染物,种类多,危害大。高级氧化法可将多数有机物直接矿化或通过氧化提高污染物的可生化,但有些有机物如烷烃、长链烷基、芳香性物质等芬顿氧化处理效果较差。芬顿氧化是在酸性条件下,过氧化氢经过亚铁离子的催化能产生活泼的·OH,·OH氧化能力很强,在中性和碱性的环境中Fe2+不能催化氧化H2O2产生OH-,pH值在2.5~3.5附近时去除率最大,因此为保证芬顿氧化处理效果,芬顿氧化工艺进水pH值一般需要控制在2.5~3.5。常用芬顿氧化工艺去除废水目前通常修造调节池,配备搅拌机、酸碱储罐、计量泵、流量计、微电脑监控系统等,投加酸、碱方式,调节芬顿反应器进水pH在最佳范围内,确保芬顿氧化池较高的氧化处理效果。但是当工业废水pH值波动较大、厂区场地有限不能扩大调节池,实时加药控制系统不能稳定调节池出水的pH值,而且废水中的芬顿氧化难以去除的有机物会增加后续芬顿氧化处理难度,降低芬顿氧化处理效果。
目前,芬顿氧化处理反应器在处理废水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1)大多数工业废水pH值波动较大,需要投加大量的酸、碱药剂来调控芬顿氧化进水的pH值在合适的范围内,要求配备调节池、酸碱储罐、加药设备、在线监测分析与智能控制系统,构造复杂,维护难度高,占地面积大,导致运行药剂成本高且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因过多调酸碱,引起废水中盐浓度升高,会影响芬顿氧化处理效果。(2)废水波动频率较快,现有水量调节池池溶有限,在线监控系统不能稳定芬顿氧化池进水的pH值,很难调控在2.5~3.5之间的范围内。
因此,基于现有技术的缺陷,亟需发明一种新的能够保证芬顿氧化处理效果的pH调控方法。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芬顿氧化处理工艺中的废水进水pH调节的方法中,采用现有技术中加入酸碱进行调节的方式难以适用于pH值波动频率较大的工业废水,容易造成最终pH值难以保持在稳定的要求范围,影响芬顿氧化效率,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树脂调控pH控制芬顿氧化进水pH的方法,通过将预处理后的废水首先通过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处理,出水再进入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利用树脂的离子交换作用使废水的pH值处在稳定的波动范围,显著提高芬顿氧化效率。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树脂调控促进芬顿氧化效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工业废水通过预处理单元去除工业废水中的悬浮物;
(2)将步骤(1)处理后的废水通过装填有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树脂塔进行处理,将处理出水的pH值波动控制在一定范围;
(3)将步骤(2)处理后的出水导入芬顿氧化反应池进行处理。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树脂塔中包括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塔和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江苏南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大学;江苏南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0247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