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窥镜物镜变焦光学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02995.9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739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0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强;石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15/14 | 分类号: | G02B15/14;G02B13/00;G02B23/24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万尾甜;韩介梅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窥镜 物镜 变焦 光学系统 | ||
1.一种内窥镜物镜变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沿光学系统的光轴从物方至像方依次包括:固定透镜组(G1),具有负的光焦度;
变焦透镜组(G2),具有正的光焦度,通过其沿光轴的移动可改变内窥镜物镜变焦光学系统的焦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物镜变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从物方至像方,所述固定透镜组(G1)包括第一透镜(R1)、第二透镜(R2)和第三透镜(R3),所述变焦透镜组(G2)包括第四透镜(R4)、第五透镜(R5)、第六透镜(R6)、第七透镜(R7)和第八透镜(R8);其中:所述第一透镜(R1)为平面朝向物侧的平凹负透镜,所述第二透镜(R2)为凹凸负透镜,其凸面朝向像侧,所述第三面透镜(R3)为平面朝向物侧的平凸正透镜,所述第四透镜(R4)为双凸正透镜,所述第五面透镜(R5)为平面朝向物侧的平凸正透镜,第六透镜(R6)为凹面朝向物侧的弯月负透镜,第七透镜(R7)为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负透镜,第八透镜(R8)为双凸正透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物镜变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R3)和所述第四透镜(R4)之间还设置有孔径光阑(S)。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物镜变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R5)和所述第六透镜(R6)胶合,所述第七透镜(R7)和第八透镜(R8)胶合。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物镜变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焦透镜组(G2)沿光学系统光轴的可调范围Δd和所述内窥镜物镜变焦光学系统的总长TTL,二者的比值满足:4.4≤Δd/TTL≤5.1。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物镜变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窥镜物镜变焦光学系统用于放大观察时,固定透镜组(G1)与变焦透镜组(G2)之间的距离d和系统整体焦距f二者的比值应满足:2.4≤d/f≤2.8;变焦透镜组(G2)的焦距f1和系统整体焦距f二者的比值应满足:2.2≤f1/f≤2.6。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物镜变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窥镜物镜变焦光学系统用于普通观察时,固定透镜组(G1)与变焦透镜组(G2)之间的距离d和系统整体焦距f二者的比值应满足:0.6≤d/f≤1;变焦透镜组(G2)的焦距f1和系统整体焦距f二者的比值应满足:3.5≤f1/f≤3.9。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物镜变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透镜组(G1)包括折射率大于1.9的透镜,且所述变焦透镜组(G2)也包括折射率大于1.9的透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0299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激光扫描投影系统
- 下一篇:一种智能高转速地面抛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