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放大器、光信号的处理方法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03051.3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870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张楷;吴波;邓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40 | 分类号: | H04B10/40;H01S3/13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朱颖;臧建明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放大器 信号 处理 方法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放大器、光信号的处理方法及存储介质,其中,光放大器包括:至少两级光放大单元、光开关、DGE和控制电路,该至少两级光放大单元包括:第一级光放大单元和第二级光放大单元,光开关的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一级光放大单元的输出端和第二级光放大单元的输出端,光开关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二级光放大单元的输入端和DGE的输入端,光开关用于设置光放大器的至少两个增益模式,控制电路用于根据光开关设置的至少两个增益模式,对DGE的衰减谱进行调整,DGE用于根据调整后的衰减谱,对接收到的光信号中的不同波长信号进行功率衰减处理。本技术方案,通过使用光开关切换增益模式,使用DGE进行增益调节,具有更好的NF性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纤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放大器、光信号的处理方法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光放大器是光纤传输链路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其作为中继器,用于补偿光信号在光纤传输链路传输过程中遭受的功率损耗。但是,由于光网络中光缆长度的不一致,无源器件性能的差异等,不同跨度光纤传输链路需要不同增益的光放大器。
图1为传统的两级光放大单元的光放大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光放大器包括:两级光放大单元、增益均衡器和可调光衰减器(variable optical attenuator,VOA),其中,每级光放大单元包括:输入/输出端口、光隔离器(isolator,ISO)、波分复用器(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er,WDM)、泵浦激光器、掺铒光纤(erbium-dopedoptical fiber,EDF)。其中,EDF的长度在物理上决定了每级光放大单元的增益区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通过调节VOA的衰减值可以改变光放大器中间级光纤传输链路的光信噪比(optical signal-to-noise ratio,OSNR)。但是,由于不同光业务传输具有最低OSNR需求,光放大器的噪声指数(noise figure,NF)性能限制了光放大器的动态范围(即光放大器可调节的增益的范围)。一般而言,动态范围越大则表明光放大器能够应对更多的链路损耗场景,因此,当动态范围越大,则光放的NF性能必然会存在劣化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光放大器,用于改善光放大器的NF性能劣化问题。具体的,图2为现有技术中提出的一种改进的光放大器。如图2所示,该改进的光放大器,采用四级光放大单元(第一级光放大单元至第四级光放大单元)组合构成光放大器,四级光放大单元之间通过四个光开关(第一光开关至第四光开关)控制光信号经过光放大单元的数量和顺序,具体的连接关系参照图2所示,通过调节不同的光开关,可以使得该改进的光放大器具有不同的增益范围。
但是,该改进的光放大器仍然存在NF性能劣化、实现成本较高的问题,此外,由于各级光放大单元中GFF的设计过程只能顾及多级放大模式中的一个模式,因此,无法完美匹配各级光放大单元的增益谱,导致平坦度性能下降。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放大器、光信号的处理方法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光放大器存在的NF性能劣化、实现成本较高、平坦度性能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光放大器,包括:至少两级光放大单元、光开关、动态增益均衡器DGE和控制电路,所述至少两级光放大单元包括:第一级光放大单元和第二级光放大单元;
所述光开关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级光放大单元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级光放大单元的输出端,所述光开关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级光放大单元的输入端和所述DGE的输入端;
所述光开关用于设置所述光放大器的至少两个增益模式,所述光放大器处于不同增益模式时的放大倍数不同;
所述第一级光放大单元用于对所述光放大器的输入光信号进行放大处理,所述第二级光放大单元用于对所述光开关输出的第一光信号进行放大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030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四氟乙烯薄膜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抗A型口蹄疫病毒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