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穿枯水期河渠的引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03824.8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051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刘凯;郭志国;张桂军;陈健;陈许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1/00 | 分类号: | E02B1/00;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齐晨洁 |
地址: | 430081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综合 管廊穿 枯水期 河渠 引流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穿枯水期河渠的引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基坑过原河渠处平行位置修建引流渠和过水管;步骤2、对过水管、引流渠进行注水试验;步骤3、待过水管、引流渠注水试验通过后将原河渠引流至引流渠和过水管,然后封堵原河渠两端,实现河渠安全导流;步骤4、河渠导流完成后进行基坑开挖及后续管廊结构施工;步骤5、基坑回填;步骤6、将河渠恢复,进行河渠通水;步骤7、进行引流渠回填。本发明通过在管廊基坑上部架设过水管将河渠由上游引流至下游,采用双层型钢支撑过水管,避免过水管受力过大而破坏,且吊装简单,利用过水管处钢板桩、钢支撑架设的协同设计确保过水管承台不发生移位,保证本引流方法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下管廊研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穿枯水期河渠的引流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城市市政建设中地下综合管廊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城市规划设计者的青睐。但地下综合管廊涉及范围大,往往会遇到穿现有道路、管线、河渠等工程环境。其中,穿河渠管廊基坑的开挖是施工中常见的一种施工难题。
现有解决此类难题的常规做法是将综合管廊分两段施工,先在第一段管廊修建完成后在管廊上部修建引流渠及围堰,将河渠通过引流渠保通,然后进行第二段管廊结构施工。经实践证明,在导流施工前需进行现场平面协调,将会涉及到引流渠沿线线塔、建筑构筑物、池塘等因素的征地、拆迁、迁改影响,大大占用施工工期,甚至造成工程停工,工期延迟,或者协调不可行时进行原设计方案调整等。同时,引流渠施工存在长度较长,造价成本偏高、施工效率低、稳定性差等问题,且引流渠及围堰材料大多不宜周转,浪费极大。且河渠不同季节河渠水流量大小分为枯水期和汛期,枯水期水流量不大时可完全采用在管廊基坑上部架设过水管将河渠由上游引流至下游。
针对于河渠枯水期水流量较小时,本发明拟提供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穿枯水期河渠引流的施工方法,通过管廊基坑上部架设过水管将河渠由上游引流至下游。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穿枯水期河渠的引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基坑过原河渠处平行位置修建引流渠和过水管;
步骤2、对过水管、引流渠进行注水试验;
步骤3、待过水管、引流渠注水试验通过后将原河渠引流至引流渠和过水管,然后封堵原河渠两端,实现河渠安全导流;
步骤4、河渠导流完成后进行基坑开挖及后续管廊结构施工;
步骤5、基坑回填;
步骤6、将河渠恢复,进行河渠通水;
步骤7、进行引流渠回填。
所述步骤1中过水管的搭建施工流程为:将土方开挖至指定基坑标高,在基坑两侧搭设钢板桩,在钢板桩顶部焊接围檩,在围檩上架设横向钢支撑,在管廊基坑两侧建筑混凝土过水管承台,承台内预埋有包封墙插筋,两端过水管承台近基坑上铺设双层H型钢,过水管铺设在双层H型钢上,在过水管两侧承台上浇筑混凝土包封墙,在过水管管口浇筑垫层。
所述双层H型钢包括下层横向布置的若干H型钢和上层纵向布置的若干H型钢。
所述上层H型钢上表面竖向垂直焊接有角钢立柱和角钢立柱斜撑,通过角钢立柱将过水管位置固定,防止过水管通水后移动。
所述过水管上下游管口上均挂设密目钢筋网,过滤水流垃圾,并定期清理堵塞物。
所述垫层上靠近包封墙外侧修筑有导水墙,导水墙为两段砌筑在垫层上呈八字形,与包封墙连接的额外墙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038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