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风洞试验用新型充气密封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04334.X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68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李世强;闫欢欢;吴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M9/06 | 分类号: | G01M9/06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陈鹏 |
地址: | 10007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洞试验 新型 充气 密封 系统 方法 | ||
一种风洞试验用新型充气密封系统及方法,针对目前现有技术中,传统风洞试验的充气密封仅能依靠截止阀手动控制、密封现场噪声大、操作危险高的问题,通过两位两通电磁阀、两位三通电磁阀分别实现了高压、中压气路及总气路的自动控制,同时可以根据具体气密封系统所需充气压力选择对应进气方式,降低仅能依靠手动截止阀进行控制措施的复杂程度,同时提升了操作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洞试验用新型充气密封系统及方法,属于风洞试验领域。
背景技术
风洞试验中对法兰段进行密封是保证风洞流场品质,提高风洞吹风质量的重要保证。在以前的吹风试验中,充气密封的实现是靠多个手动截止阀的手动开启和关闭实现的,截止阀紧靠高压和中压管道,充气放气噪声比较大,并且有很大的安全隐患。手动开启关闭截止阀效率很差而且劳动强度高,严重影响了吹风试验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目前现有技术中,传统风洞试验的充气密封仅能依靠截止阀手动控制、密封现场噪声大、操作危险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风洞试验用新型充气密封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风洞试验用新型充气密封系统,包括高压进气路、中压进气路、两位三通电磁阀、安全阀、充气通路,其中:
高压进气路:输入端输入待充高压气源气体,对该气体进行气源杂质过滤,于高压进气路为通路时将过滤后气体压力降至充气密封所需压力,并将减压后气体输送至两位三通电磁阀;
中压进气路:输入待充中压气源气体,对该气体进行气源杂质过滤,于中压进气路为通路时将过滤后气体压力降至充气密封所需压力并单向输送至两位三通电磁阀;
两位三通电磁阀:通过外部控制对高压进气路、中压进气路输出气体进行选通控制;
安全阀:当高压进气路压力过高时,关闭通路以保护充气通路及两位三通电磁阀;
充气通路:对两位三通电磁阀选通输出气体的气压进行监测,并进行外部密封充气。
所述高压进气路包括高压过滤器、高压截止阀、高压减压阀、两位两通电磁阀,高压气源气体通过高压过滤器过滤气源杂质,过滤后所得气体经由高压截止阀后于高压减压阀减压至充气密封所需压力,并通过两位两通电磁阀选通输出。
所述中压进气路包括中压过滤器、中压截止阀、中压减压阀、两位两通电磁阀、单向阀,中压气源气体通过中压过滤器过滤气源杂质,过滤后所得气体经由中压截止阀后于中压减压阀减压至充气密封所需压力,并通过两位两通电磁阀选通输出,同时于中压进气路不需要充气时,通过止回阀防止高压气源气体反冲破坏中压进气路。
所述高压进气路、中压进气路中的两位两通电磁阀用于选通控制高压进气路、中压进气路,使高压进气路、中压进气路的气体仅一路或混合进行输出。
所述高压进气路、中压进气路输出端口均设置有压力表,分别对输出的高压气体及中压气体进行监测,若出现气体压力异常,则关闭安全阀并停止充气。
一种风洞试验用新型充气密封方法,步骤如下:
(1)根据充气所需气体压力对高压减压阀、中压减压阀进行降压设置,并由高压进气路输入端、中压进气路输入端分别输入高压气源气体、中压气源气体;
(2)通过高压过滤器、中压过滤器分别对高压气源气体、中压气源气体进行杂质过滤,并将经由高压截止阀进入高压减压阀的高压气源气体降压至充气所需气体压力,将经由中压截止阀进入中压减压阀的中压气源气体降压至充气所需气体压力;
(3)通过压力表监控高压进气路、中压进气路输出气体气压,若气体压力均未出现异常,则通过两位三通电磁阀进行选通输出至充气通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043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